第16章 廖坤的遗孀林婉茹(第2页)
看着她指尖渗出的血珠和眼中那深不见底的恐慌与狼狈,我心中五味杂陈。
有对往昔恩师的愧疚,有对廖坤所作所为牵连她的无奈,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林老师。”
我向前微微倾身,声音低沉而诚恳。
“廖局长的事……我很抱歉。我知道这对您打击很大。但他……毕竟违反了法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和伤害。”我斟酌着词句,既不能推卸责任,也不想在她伤口上撒盐。
出乎我的意料,林雅茹并没有痛哭流涕或者歇斯底里地控诉。
她只是缓缓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里所有的浊气都排出去。
那攥着月季茎干的手慢慢松开了,沾着泥土和血渍的手指无力地垂在身侧。
她抬起那张饱经风霜却依然能看出昔日清雅轮廓的脸,眼神中那份惊恐和狼狈渐渐沉淀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死寂的平静,以及一丝……如释重负?
“市长,”
她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平稳了许多,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
“您不必道歉。您做得对。”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远方,似乎穿透了时空,落在那个她早已陌生甚至憎恶的丈夫身上。
“那个男人……他干的坏事还少吗?心早就黑透了。为了钱,为了权,他什么都能卖,什么都敢做。家?妻女?在他眼里,恐怕连个物件都不如。现在这样……是罪有应得。真的……是罪有应得。”
最后几个字,她说得很轻,却像淬了冰的刀子,带着一种被长久压抑后终于解脱的寒意。
她的话让我一时语塞。
这份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理解”,比哭闹更让人心惊。
这十余年的独守空房和丈夫的彻底背叛,早已将夫妻情分消磨殆尽,留下的只有冰冷的怨憎和对结局的漠然。
我还想说些什么,或许是安慰,或许是询问一些关于廖坤、关于过去的细节。但林雅茹却轻轻地、但异常坚决地摆了摆手,阻止了我。
“都过去了,维民。”
她第一次自然地叫出了我的名字,眼神里那层冰冷的死寂似乎融化了一些,染上了一丝极其复杂的、属于“林老师”的温和与感慨,甚至带着点欣慰的笑意。
“真没想到啊……当年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瘦瘦小小却眼神倔强的男孩,那个我拼着得罪校领导也要送你去提前高考的孩子……今天,竟然成了我们临江的市长!还……”
她的目光投向城西方向,虽然看不见,但都知道那里发生过什么。
“……还救了那么多人。我都听说了,大火那天,要不是你当机立断,调来那些飞机用干粉灭火,后果……不堪设想。整个城西,怕是要……”她没有说下去,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眼中是真切的感激和后怕。
“职责所在,林老师。换了任何一位负责任的领导,都会那么做。”
我谦逊地回应道,心中却因她提及往事和那声自然的“维民”而泛起一丝涟漪。那段被她改变的人生轨迹,始终是我心底一份特别的感念。
暮色渐浓,晚风带着凉意。我看她衣着单薄,站在风里微微瑟缩了一下。
“林老师,天晚了,风大。我送您回家吧。”我提议道。
林雅茹却轻轻摇了摇头,拢了拢身上的旧开衫,脸上露出一丝有些勉强的、却努力想显得轻松的笑意:
“谢谢你了,维民。不过,今晚暂时还回不去。”她指了指教学楼方向。
“学校有个小活动,关于‘临江一中未来十年发展规划’的研讨会,会后在学校小礼堂有个简餐性质的酒会,邀请了一些校友代表和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我作为教研组长,得去露个面。”
她顿了顿,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试探,看向我。
“如果你……苏市长今晚没有特别重要的安排,不知道……方不方便也去坐坐?就以……嗯,就以我们一中杰出校友代表的身份?也给老师们、校友们,特别是那些孩子们,鼓鼓劲?让他们看看,咱们一中走出去的,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她的话带着老师特有的、鼓励学生的口吻,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紧张和期盼。
这个邀请,来得有些突然。
我看着眼前这位被丈夫的罪恶拖入深渊、此刻却强打精神试图回归教师本职的女人,想到她当年的恩情,想到她此刻的孤寂与坚强,拒绝的话一时竟说不出口。
而且,廖坤虽死,但围绕他的一些谜团,或许能在这种相对放松的、非正式的场合,从林雅茹口中或其他人那里,捕捉到一丝半缕?
更何况,关心基础教育,本就是市长职责的一部分。
“好,”
我几乎没有太多犹豫,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