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兄弟夜谈(第1页)
进入十二月后,新年的气氛便越来越浓了,各地百姓纷纷酿屠苏酒、杀猪宰羊,准备新年祭祀。
在襄阳西北二十里外,有一处地方叫隆中,这一带山清水秀,生活着不少村民,这里虽然距离襄阳很近,但它行政上却属于南阳郡邓县管辖。
隆中南面有一座低缓的小山岗,看起来就像条龙伏卧在田埂之间,当地百姓便叫它卧龙岗,寒冬时节,卧龙岗也一样被白雪覆盖。
卧龙岗山脚的一片竹林前有一户占地约两亩的殷富人家,这户人家似乎刚成婚不久,门前屋后还挂着喜庆的灯笼,大门上还贴着囍字,大家应该都猜到了,这里便是诸葛亮的家了。
这也是诸葛亮明明生活在襄阳城郊外,却说自己躬身于南阳的原因,隆中虽距襄阳很近,却属于南阳郡邓县管辖。
建安元年,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投靠了刘表,当时刘繇大军也败退到豫章郡,朝廷也任命了朱晧为豫章郡太守,豫章郡局势非常复杂。
诸葛玄便将两个侄子诸葛亮和诸葛均送往襄阳,这其实也是向刘表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说是人质也说得过去。
建安二年,诸葛玄被南昌豪强杀死,献首级给刘繇,诸葛兄弟也失去了人质价值。
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离开襄阳城,来到了距离襄阳城二十里外隆中定居。
一个月前,诸葛亮迎娶了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月英,两人夫唱妇随,夫妻十分恩爱。
眼看要新年,诸葛亮也张罗着要过年了,这天下午,一名年轻文士风尘仆仆而来,他到处打听,很快来到诸葛亮的家门前。
文士敲了敲门,门开了,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看清门外之人,愣了一下,顿时高兴得跳起来,“大哥来了!”
来人正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他从丹阳郡秣陵县过来,他和三弟诸葛均拥抱一下,笑问道:“你二哥呢?”
“二哥,大哥来了!”
诸葛亮闻声出来,看见大哥,也激动得和大哥拥抱。
诸葛瑾笑眯眯道:“听说二弟成婚了?”
诸葛亮连忙给兄长介绍妻子黄月英,黄月英行一万福礼,又笑问道:“嫂子可一同来?”
诸葛瑾笑道:“她暂时住在娘家。”
诸葛瑾也是去年才成婚,妻子谢氏同样是名门之女。
“大哥来得正好,先吃饭,吃完饭我们再细谈!”
吃罢晚饭,天色渐渐黑了,诸葛亮请兄长到自己书房就坐,黄月英给他们上了热茶,诸葛亮问道:“大哥似乎有心事,是出什么事了吗?”
诸葛瑾叹了口气道:“孙贲逼我做他的幕僚,我不愿为他效力,便连夜逃出来,直接坐船过来了。”
“啊!那大嫂要不要紧?”
“她没事,她暂时回了娘家,孙贲在丹阳郡几乎没有势力了,他不敢乱来。”
“大哥不看好孙贲?”
诸葛瑾摇摇头,“此人虽有野心,但太平庸,而且目光短浅,为一己之私不惜拆散江东基业,甘为曹操鹰犬,令我不齿。”
“上次兄长写信来,不是说弘咨推荐兄长去孙权那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