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7章 世界线变动了世界线又改回来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本来火箭的安全冗余系统是为了预防万一,但是SLS火箭的安全冗余系统没想到NASA的人就是冲着它来的!

首飞就是高端局!

“SGD-GN管线下线,已经自动替换为冗余管线!”

“LSN电路断裂,已经自动替换为冗余电路!”

“KENG芯片失联,已经自动替换为冗余芯片!”

“OAE锂离子电池断开,已经自动……”

“LAGT……”

“……正常!”

“正常!”

听了一连串的坏消息之后,指挥中心内的工作日人员终于听到了“正常”这个词。

好在指挥中心内的声音是不会被直播出去的,要不然外界可能会以为SLS火箭下一刻就会炸成一个大火球。

其实不然,它的冗余系统充分发挥了作用。

火箭的结构设计都留有较大的安全余量,采用多冗余架构保证火箭的正常运行。

比如超级安全的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的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三冗余”设计,核心控制仪器三取二冗余。

即使某一电路板失效,系统仍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维持运行。

长征二号F火箭上边大量采用了这种架构,所以它的关键参数预留了20%的安全余量,确保它在极端条件下仍能安全运行。

而太空叉的猎鹰9号火箭更牛。

作为商业航天公司的商业火箭,它一开始就是冲着低成本去的,所以一些设备根本就没有使用昂贵的“航天级”标准,就是用的商业标准。

只不过火箭的设备之所以有“航天级”这个标准,就是因为它们工作的环境太恶劣了,所以只有极高标准的设备才可以正常工作。

甚至为了防止它们失效,像长征二号F火箭还要搞“三冗余”。

而猎鹰9号火箭用的设备没有那么高的标准,那就只能搞“六冗余”,甚至是“九冗余”。

就算普通设备在极端工作环境里工作容易坏,但有五个、八个的备份,一会坏一个也能撑到总体工作结束了。

毕竟火箭的工作时长也就几分钟,撑一撑就过去了,并且这样还很省钱。

因为同样作用的设备,“航天器”的设备要百万,而普通商用的设备却只要几万块。

不过……

别管多便宜吧,火箭的各个部件和系统在起飞前都会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毕竟再怎么商用,之所以能选上它们,除了价格原因之外,也是因为它们确实符合基本要求。

早期猎鹰9号火箭的冗余系统确实一直在发力,但是当火箭越改进越成熟之后,它的冗余系统就逐渐沦为了备份,渐渐的从“六冗余”缩减成了国家队火箭的“三冗余”。

甚至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改成了“二冗余”。

基本上也都没出过问题。

像SLS火箭这样,上来直接对冗余系统猛攻的,那真是……相当少见。

好在SLS火箭的冗余系统足够够力,承受住了考验。

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而直播这玩意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当镜头切到航天指挥大厅之后,外行人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着花里胡哨的数据和交头接耳忙碌工作的工程师们只觉得专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