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日上三竿(第3页)
“当然。”陈砚接过信,展开。
纸上歪歪扭扭写着:
>“爸爸,村里人都说你死了。可我不信。你说过要带我看雪莲的。今年花开了吗?我还活着,你也一定要活着。”
陈砚久久不能言语。
他想起自己年少时也曾写过类似的信,寄给战死的父亲。那时无人回应,信纸最终被风吹进了河里。
他蹲下身,认真看着孩子的眼睛:“我会帮你找他。如果找不到……我就陪你去看一次雪莲。”
孩子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牙的笑容:“谢谢叔叔。妈妈说,真正的好人不会说自己好。”
这句话,又来了。
陈砚怔住,仿佛时光倒流。
良久,他轻声道:“你说得对。”
次日清晨,陈砚带着孩子走出山洞。他在洞口立起一块新碑,刻上两行字:
>“此处曾有沉默者,今已开口。”
>
>“信若不亡,路便长存。”
而后,他将自己那本写满心事的笔记本留在洞中,转身离去。
三个月后,静语窟成了新的朝圣之地。人们不远千里前来,在洞壁空白处留下自己的话。有人写悔恨,有人写感激,有人写不敢对亲人说出口的爱。
更奇妙的是,原本寸草不生的戈壁边缘,竟冒出了一片见心莲。它们围绕着山洞生长,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环,每当夜风吹过,整片花海便泛起涟漪般的蓝光,宛如无数灵魂在低语。
而在长安,灰雀收到了一封来自极北冰原的信。信封上没有邮票,只盖着一个奇特印记:一只展翅的鹤,衔着一支笛。
她打开信,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茫茫雪原中,一座孤立的木屋前,竖着一根旗杆,上面飘扬的正是那面写着“明知无果,仍愿前行”的旗帜。屋檐下挂着一只崭新的邮筒,漆成纯白色,箱体刻着一行小字:
>“你说的话,我都记得。”
背面写着一行字迹苍劲的墨书:
>“引心笛已眠,但回响不止。
>世间若有光,皆因你我不肯闭嘴。
>??陈砚”
灰雀看完,久久伫立窗前。
窗外,长安城晨光初照,街道上行人渐多。一名小学生背着书包路过校门口的邮筒,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塞了进去。
灰雀看不见那纸上写了什么。
但她看见,不远处花坛里,一朵见心莲轻轻摇曳,仿佛在说:
“我在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