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球状闪电中为雪糕加更(第2页)
观众也颇为不解,心头的悬疑更甚。
陈光有些焦急地用空杯子轻轻顿了下桌子,林云回过神看了陈光一眼,然后微微偏头,用眼神示意他看向旁边的墙壁。
陈光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心脏猛地一缩。
直到此刻才真正注意到,这个房间的墙壁竟然全部贴着黑色的纸张。但因年久失修,墙体渗出的水渍已经浸染了黑纸,形成一道道蜿蜒的、触目惊心的白色痕迹,如同某种神秘的符咒,又像是被冻结的泪痕,布满了整个房间。
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瞬间笼罩了下来。
那些,全都是球状闪电。
照片大小不一,但大部分只有三到五英寸左右,数量难以想像,陈光一张一张看过去,照片几乎没有一张是重复的。
他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兴奋,很显然这是苏大哥上世纪的遗产,真不知道他们从什么时代就开始了这项研究。
格莫夫似乎是一个人孤独了太久,有林云同他喝酒、陈光和他讨论球闪,很是滔滔不绝地聊了几句,继而在一个电话以后招呼大家离开。
“带你们去看看真家伙吧。”
三人上了一辆吉普车,这会儿的林云和陈光才知道刚刚被灌进肚皮的伏特加有什么作用,全身隐隐有些暖意来对抗酷寒。
坐上一辆老式的双翼飞机,格莫夫给两人介绍老迈的飞行员,“这是列瓦连科大叔,这是他用来给森林撒药的家伙,我们出发。”
陈光对双翼飞机发动机的嘶哑声有些担忧,“万一……万一待会儿掉下去怎么办?”
格莫夫听了林云的翻译哈哈大笑,半晌才意味深长道:“有时候,你飞到了头,发现还不如中途就掉下来。”
这一段其实是在加拿大拍摄的,一段无人机的航拍镜头入画,从飞机舷窗视角展现西伯利亚大地无垠的壮阔景象。
镜头缓慢平移,强调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流逝感,下方是无边无际的墨绿色针叶林海,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如同披着白色巨毯。
高空的光线清澈冷冽,雪原反射着阳光,形成大面积的亮白色调,与森林的深绿近黑形成高对比度。
充斥着蓝、白、黑的整体色调偏冷,营造出纯净壮美却又略带疏离的荒芜氛围。
短短的十几秒看得电影宫里的导演们啧啧赞叹,他们是知道有无人机拍摄这样的技术存在的,相信经过《球闪》的推广,这个市场也要被打开了。
“西伯利亚,苦难、浪漫、理想、献身。”林云头靠在舷窗边,动情地看着异邦大地。
陈光此时对从她的那一天晚上回来后的异样已经不再惊讶,和女军官一起沉浸在了上个世纪的红色帝国遗产中。
只是后者的子民们并不买账:“你说的是过去的和中的西伯利亚,现在这里只剩下失落和贪婪了,在下面的这块土地上,到处是无节制的砍伐和猎取,从油田泄漏的黑色原油到处流淌。”
大家都沉默了,直到下了飞机后跟着格莫夫艰难地行走在雪地铁轨中,三人来到一处隐蔽的隧道口,格莫夫像是带着他们探险一般,搬开了一块突出的大石。
一个直径一米的黑洞口露了出来。
在低矮的洞穴中几乎匍匐前行,狭窄的空间令人窒息,幽闭的恐惧随着深入不断加剧。
突然,格莫夫直起身子,陈光两人也跟着站直,手电光照射下,他们面前出现一条宽敞的隧道,平缓地通向地下深处,先前看到的铁轨在黑暗中延伸远去。
隧道壁面平整,水泥墙上布满钉销和固定电缆的铁环。他们沿着隧道向下走去,寒意逐渐消退,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隐约能听到滴水声,温度已升至冰点以上。
前方的空间骤然开阔,手电光柱仿佛射入无边的夜空。光束在高处散开成暗淡的光圈,隐约照出高耸的洞顶。
每一步都激起层层回声,让人无法估量这个地下洞厅的规模,格莫夫停下脚步,点燃一支烟,准备开始讲述这里的往事。
“四十多年前,我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看着刚从太空返回的加加林乘坐的敞蓬吉普车穿过红场。”
“他挥着鲜花,胸前挂满勋章。那时我热血沸腾,怀着去一个全新的世界创造一个伟大业绩的渴望,主动要求去正在组建的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
格莫夫死寂的眼中燃起狂热,那是一代人对红色年华的追忆,彼时的他们,也曾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3141,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找到了我,也是苏联最早的球状闪电研究中心。”老科学家从怀里掏出伏特加酒瓶,“他只用一句话就说服了我——”
“加加林并不能在轨道上把一块石头像炸弹一样砸向华尔街,但我们如果成功,可以把帝国主义的坦克变成玩具。”
“于是我来了。”格莫夫顿了顿,“也是我这一生噩梦的开始。”
他有些嘲弄般地看向脸色凝重的陈光和林云:“知道我为什么说你们还有救吗?”
“就在你们的脚下,曾经有5000多名苏联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花费了三十年的光阴来研究那个幽灵。”
“在这里曾装备过世界上最大的雷电模拟系统,最复杂的磁场发生装置,和巨型航空风洞等大型实验设备,以从各个角度最大限度地模拟球状闪电生成的环境。”
“最夸张的时候,巨型雷电模拟器产生的闪电强度,比自然界中自然闪电都大了好几个数量级,以至于北约的核监视系统检测到震波后,认为是地下核试验,我们的政府承认了,在核裁军谈判中因此吃了不少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