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爹告诉自己,读书人的“偷”和那些地痞小流氓不一样,读书人的“偷”是光明的,可以如饥似渴地偷,而地皮小流氓只能败在自己的脚下。

袁义山运气很好,过人的才气中了甲等,期间一直在枢密院当学士,后来辗转多年,在薛雀死后正式摇身一变,成为了枢密院大使。

身为穷人,就是要“偷”东西,爹是这么说的。然而后来,随着自己不断地偷窃,爹娘身旁的债主也越来越多,最后爹娘死了,自己也孑然一身,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虽然有时呆若榆木,但这都是装疯卖傻。要想改变命运,就是要“偷”富贵人家的东西。

当他坐上留有周博云余温的龙椅之时,他突然又想起小时候自己所干过的一切,那些四书五经已经投了多少本了?袁义山自己都数不清了,唯有清晰的记得,打在自己屁股上的木板和铁皮。

娘说,她读书少,让自己做个皇帝多好。

爹说,他负债多,科举没考,却也读过几本圣贤书,做个皇帝多好,至少不用还债,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掌上明珠。

“做个皇帝多好。”袁义山小声地说,“做个皇帝多好,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掌上明珠。”

此时,他又想到了早些时辰,枢密院小官对自己说的“关于东南广信之地,紫星子走私一案”袁义山不禁心中痒痒。既然天竺的梧塘妄想吞并东南,那就随了梧塘的意思好了。至于那紫星子,若是能带回晏都,用在周博云和宫春槐身上也在合适不过了。

至于现在,只有韩轲手下的东厂还未解决。

而自己手中,袁义山摊开自己的掌心,细数着龟裂的掌纹,又说:“做个皇帝多好,做个皇帝多好,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掌上明珠。”

宝船堵塞,白银流水。

广信乃东南沿海富饶之地,长途商旅都爱在这里进行合法的贸易。沿海贸易总比榷场贸易要安全些,起码来访的使臣皆都有“礼”为之,这一对比倒能些许能体现出榷场贸易危机四伏的可能。

“什么货?”市舶司的小官正拿着纸和笔询问着船上的商贩。

船上的商贩用蹩脚的汉语,汉语中包含着浓浓的异域风味,于是说:“远东送来的。。。。。。”似乎不知道这个词如何说,便犹豫了一阵,才慢慢憋出几个字,“盛、产、茶、叶。”

市舶司的小官听到“茶叶”两个字时,眉头微蹙起来。

实话说来,北明天下从来不缺茶叶。临安西湖龙井在北明境内更是颇负盛名,其味道可比远东而来的“盛产茶叶”好多了。而且,近些年来,异域商贩总是送茶叶,身为宽宏大量的北明人士,自然也不好拒绝,只好迎着笑脸接收,可是接收之后却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小水。

“几箱?”

船上的商贩比了个“五”,又说道:“远东君主说的,五十箱。”

市舶司的小官:“。。。。。。那先放船上,待会我派人接收。”

就在这时,小官身后慢慢地出现一个人影。此人名叫贾秋实,此刻他正手握帖子对着那名商贩仰头对视了一眼,又低头看了一眼伛偻身子的小官,大概过了不久,又问道:“子永还未来?”

贾秋实说完没过一会儿,就看见远处的海平面上浮现了一艘巨大的船,扬起的帆上写着“明”一字,贾秋实收起帖子,放于衣袖中,在不知名的地方勾了勾唇角。

而那市舶司的小官早就离开了贾秋实,此刻正和其他人一起从异域商贩的商船上络绎不绝地搬动着五十箱远东茶叶。

等了许久,站到贾秋实腿都有些酸麻了,远处那艘大船才堪堪停岸。船夫朝岸边的木桩处扔了几根巨大的绳子,将螺旋处套上木桩,巨大的船才被锁住,不会随波逐流,随浪漂泊。贾秋实也在此时此刻,渐渐地走到了大船之下,微微眯着眼睛细细打量着从船上走下来的一行人。

“见过袁大使。”贾秋实抱拳躬身,“从晏都到广信恐怕得行个数日吧。”

袁义山是跟在君虞身后出来的,也是大船中出来的最后一名乘客。船夫又慢慢地将木门关闭,跟随着旁人,找到了那边落单的异域商贩,宛若一见如故一般,一拍即合,闲谈至久。

“贾司使。”袁义山同样对贾秋实抱拳躬身,同时也抬手示意他那些寒暄之话莫不要再说了,要立刻切入正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