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页)
他相信,张氏一族与四皇子私底下保持着某种联系。
这个猜测在他写往扬州的信中没有隐瞒。
林海是很支持贾琏娶张家女的。四皇子是一部份原因,不过最大的原因是他相信山西临汾的张氏教养出来的女儿定然贤淑知礼。他也猜到为何张家急着嫁女,不再等两年,想必也是不愿再有女儿嫁进皇家。
接到信的贾赦对儿子娶张家女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对前面还国库欠银一事还有些犹豫。
他对贾母的偏心深有体会,可念着骨肉一场,他还是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自己是不是跟母亲商量一下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往荣禧堂走去。
“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听说李纨被王夫人骂得差点小产,贾母骂了一声,拿着帕子拭了下眼角,吩咐赖大家的:“你去告诉王氏,她再疯疯癫癫的话就去小佛堂给珠儿念经祈佛。”
如此闹腾,也不想想,珠儿要是有个万一,李纨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他唯一的骨血了。
赖大家的不敢单独对上王夫人,喊了几个丫鬟婆子跟着自己往荣禧堂偏院走去,剩下的又被贾母以“静一静”为由打发了下去,贾赦到的时候竟只遇到了守在外头的婆子丫头,他满腹心事,想着怎么跟贾母谈这事,便摆了下手让她们不许声张。
说贾政窃居荣禧堂,其实不是说他们住在荣禧堂,而他们以当家人的身份,在这里接待贵客,王夫人与贾政住在东路的院子与外书房才是他们常住之所,招待亲朋之处。贾赦这个袭爵的大老爷的居处反而排在了荣国府东路后头,院子虽修得精致,不是主人该住的起居之处。
贾母也是住在西路的荣庆堂,位子稍后于荣禧堂,不过两堂却是并肩相通的,来往极方便。而平日,贾母也是待在荣庆堂外的花厅居多。
一路没见到赖大家的等管事婆子与丫鬟,贾赦有些诧异。走进荣庆堂大门,正想开口喊一声,不想却听到了贾母抱着宝玉半是伤心半是期盼的话语。
“都怪你父亲,若不是他介□□你哥哥苦读,你哥哥又怎会熬坏了身子?没了胞兄帮衬,我的宝玉将来如何是好?”
“我们宝玉生来有大造化,便是不去科举也能光宗耀祖,一世富贵……你莫怕,莫怕。便是九皇子不能成事,无法加恩于你,还有这荣国府呢,宝玉值得最好的……”
贾赦心中一凉。
几日后,再次得罪了王夫人的赖大家的因防着二房,私下里将贾母跟宝玉说过的诸如“这府里将来全是他的,短了谁也不会短了他的吃用,不必去吃他哥哥的苦”之类的话传到了贾赦耳里。阴差阳错之下彻底断了贾赦心中的那点念想。
连琏儿都看得比他透。下定了决心的贾赦走到他装点得十分精致的书房,开始写折子。
折子写的没什么文采,但言语平实肯切,道明自己怯懦无能于国无用,幸得皇恩浩荡祖宗庇荫才衣食不缺……愧对先父期望,只能寄盼子侄上进,好光耀门楣为国尽忠,然侄子贾珠体弱不胜,考取了功名却染恙不起……弟弟贾政伤痛不已,严父孝子,使他想起昔年父亲临走前的殷殷嘱托,要子孙勤俭持家早日还上国库欠款……
庆d帝看了也不由说一声:“是个老实人。”
四皇子封靖明笑道:“都说贾赦懦弱无用,一个承爵老爷被母弟逼得退居府中一隅,续娶的妻子也没能当家作主……虽然老实,却也是孝道。”
他绝对不相信还国库欠银的主意与贾母王夫人有关,说是林海暗中提点还有几分可能。
庆d帝道:“贾代善是个能人,他的儿子这样也好。”一个无心政事,埋首金石古董,悠哉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个迂腐无能,心思不小,偏偏端着文人君子的架子不放,刚好不能继承甚至发展贾代善在军中的人脉势力,全了自己与贾代善的君臣之情。
贾赦的这一举动无疑勾起了庆d心中的柔软,对昔日忠心耿耿老臣的怀念,对贾赦委屈自己也不忤逆贾母的孝顺,对贾政的忍让,对贾珠的关爱……对比自己儿子为了权势争斗不休,他大笔一挥,差点就要提贾赦的爵,还好四皇子劝了一下,不让贾赦在贾母面前难做,改成恩赐贾珠六品官职——不好超过贾政,不然还可以更高。对将死之人,庆d帝跟封靖明都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