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1页)
庆d帝哈哈大笑,搁笔对林海赞道:“以前就知爱卿擅制宝墨,不想还有如此创意!此澄泥砚品相功效能与石质佳砚媲美,且品种更为丰富,可塑性更强,材料易得,当为天下读书人之福音!何况还有《字典》……我庆阳朝文治昌隆,林爱卿功不可没!”
林海叩首拜道:“陛下圣明,臣得沐圣恩,方有此物出世。”
总而言之,这是皇帝和太子圣明,才有现今的海晏河清盛世开平,所谓福音、文治,不过借他之手昭示世人罢了。
“林爱卿起身。”庆d帝一笑,林海果不是那得意忘形之人。“有功当赏,朕也不小气!只是这澄泥砚与《字典》的推广都不是一朝一日之事,还须仔细参议。”
“是。”
接着,庆d帝与封靖明又针对澄泥砚的几大产地的详细情况以及《字典》的扩编提了不少问题,林海皆一一详答,偶有思虑不及,也请皇帝太子集思广益。
留林海一道用了午膳,庆d帝才让他带着赏赐出宫回府。京师遍地高官勋贵,无论底下怎么心思各异,皇宫向来是关注焦点,眼看着万寿节将至,帝位交替在即,不管是治安,亦或是某些心急火燎的谋算,在整天有大臣王公出入的皇宫,时间同样宝贵,而林海居然一待就是大半天,还和圣人太子一起用了膳……这是何等的圣眷!
林海真是简在帝心。
想到前两日的流言,真真是活打了那些在心里幸灾乐祸的人的脸!
而宫里,庆d帝还在和封靖明感慨了林海两句,像林海这种人,有家世有能力,还不贪利不贪名不贪功,忠心耿耿——简直就是完美臣子了好吗!
幸好他还有弱点,他爱护妻儿,情深义重。
这种人,自诩为明君的他们自然不能吝惜赏赐!他们也不用担心林家会邀集民心“功高震主”什么的……不过皇帝都是多疑的,听说与林家分了支的宗族这几年不少子弟步入仕途,原本没什么往来的两支也有了关系缓和的迹象,林海是不是真的淡泊名利还得试试。
光辉满旧林(三)
薛王氏听到下人来禀,说庶妃回门时懵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地吩咐下人打开中门迎接,又问身边的同贵同喜:“快给我看看,头发有没有乱?要不要添枝珠钗?衣服要不要换一身?”
同喜在一旁笑道:“太太的衣裳打扮何时不得体过,此时再换也来不及了,可别让姑娘久等。”
“说的对,不能让钗儿久等!”薛王氏笑容满面,手抚鬓角照了照镜子,果然没有不合之处。
“三日回门,王爷和王妃必是对我儿十分满意,不然哪有这福气。”
“姑娘品貌端庄,打小看着就是有福气的呢,老爷在时就没有不夸的。”
“就是,在金陵时比得上咱们姑娘的就少,到了京城连郡主县主都对姑娘青睐有加呢。”
薛王氏听得眉开眼笑,脚下步子迈得愈发快了。
才出了二门,就见薛宝钗杏眼含泪地喊了声“妈”,不顾丫鬟的搀扶扑了过来。“我的儿啊!”薛王氏这几天也是日夜想着女儿,不知她过得如何,此时一见原来银盆似的脸蛋儿不仅清减了,还略带苍白憔悴,顿时心疼得不行,抱着她跟着哭了起来。
封泰娥并几个丫鬟婆子陪在一边抹泪。好一会儿,封泰娥才劝道:“母亲,妹妹,我们进屋说话吧。”
薛宝钗拿着帕子抹了泪,搀着薛王氏进了屋。
“我的儿,这几日过得可好?王爷王妃待你如何?”方坐下,薛王氏就迫不及待地问开。
说到这个,薛宝钗就满肚子酸涩和怨怼,“妈,我进王府那日你是不是给我的那些姐妹发喜帖了?还送了喜饼喜糖?”
一听这个,封泰娥脸色便有些不自然。
“是啊,这可是件体面的事!”薛王氏喜盈盈道,“也好叫人瞧瞧,我们薛家也有不少姻亲贵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