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页)
“先前去赏花时候,我就想着,若是能多住几日,就实在太好了。
可惜,房费实在太贵了,我只舍得住一晚,还是方家念着你的情面给我免了一半呢。
如今好了,我能日夜住在花海之下,不给束脩,我也愿意啊!”
方玉赶紧起身行礼道谢,末了还是多解释了两句。
“今年新建庄园,家里所有银钱都添了进去,为了收回成本,免不得定价高了一些。
但明年就会降下一半了,而且学堂里遇到好孩子,家里也打算资助几个。”
“好,好,这当真仁义之家所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福泽乡里,以后也定然会有更多福报。”
魏先生和童先生都是听得连连点头,对方家行事是赞不绝口。
魏家儿子和儿媳站在不远处,听得这事,也是激动的不成。
特别是魏家儿媳已经忍不住偷偷抹了眼泪。
至于,为什么流眼泪呢?
败家的魏先生
婆婆过世掏空了家底,公爹又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
他不管家里是否有存粮,喝茶访友,赏花作诗,也是从未停止,更别提还要时不时的采买笔墨纸砚。
以至于家里不但没有半文存银,甚至春日就已经开始借债,指望秋日卖粮来还了。
夫君更是个愚孝的,宁可欠债也要供给老爹花销。
说来说去,全家只为难了她一个,还有懵懂不知事的两个孩子。
如今好了,公爹不但要去方家住,一年还有三十两的束脩和节礼。
家里立刻就能还上外债,还有结余了。
方玉比一般的读书人都要精通人情世故,当即就从荷包里拿出两只五两的银锞子,双手碰到魏先生眼前。
“先生,这是先预付的束脩,您安顿一下家里,过几日再去庄园就好。”
不料魏先生一刻也等不及,当时就喊了儿子上前。
“这银子你们拿着养家,替我收拾一下行李,我这就搬去梨园住了。
家里有事,找人捎信过去就行。”
魏先生的儿子真是听得哭笑不得,老爹也太着急了。
但拦着,他又不敢,只能赶紧喊了媳妇儿一起,给老爹装了两只箱子。
一只装了衣衫用物,一只箱子里都是书本之类。
来时两人,回去三个。
马车跑的欢快,不过大半个时辰就到了方家庄园。
幸好,方家缺什么也不缺住处,直接收拾了一枝春的正房,就给魏先生安顿了。
这个院子,原本就是用来招待童先生等一干读书人的。如今魏先生住了,以后更是这些人的大本营了。
方老汉和赵金莲很是欢喜,毕竟儿子就是读书人,以后要继续科考,这些人前辈若是能指点几句,也会大有助益。
甚至,他们一直怕旁人说方家是商户,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如今有了这层关系,方家就是绝对的耕读传家,来往有鸿儒,进出无白丁了。
谁再敢说方家是商户,赵金莲就敢大耳光扇谁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