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页)
其他人虽然没有帮着叶宁修过路,但是大部分人都帮她捡过鹅卵石。
如今正是农闲,大家又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位归国华侨叶小姐是个大方的性子,但凡是家里没事的人,都往山上走了。
不算笔直的一条山路上,走得人一多,看着倒是热闹得很。
周顺弟迈着小脚本来不想凑这个热闹的,但是顾骁想着叶宁都请过他们一家人了,还是背着奶奶,带着妹妹上了山。
此时叶宁已经准备好了东西,因为她之前特意打过招呼,周新文带着家人来得最早,一到山上就带着家里人帮她布置起了场地。
屋里屋外都贴上对联和红字后,周新文见叶宁准备的东西这么多,还用木板布置了个木桌出来,这雪白的馒头扔到地上就脏了,索性就直接摆在桌子上给大家发了,多多少少也是那个意思。
为了今天,叶宁还特意穿了一件应景的红色大衣。
之后的事情叶宁就帮不上忙了,顾骁到了之后,随着吉时临近,他点燃了鞭炮,之后以周新文为首的几个大师傅吆喝着号子,站在屋顶将主梁缓缓吊了上去。
等主梁平稳安放后,抛梁环节开始,周新文和顾骁站在梁上,大声念着吉利话:“今日天晴来上梁,东主修的好华堂,华堂修在龙口上,大家齐心来上梁,上一步一品当朝,上二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谷丰登,上六步六合同春。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漂海。上九步九子登科,十步上得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顾骁口才不行,只等周新文念完吉祥话后,将用油纸包着的瓜子、花生、糖果抛下、时不时地再从一旁的竹筐里抓起一把硬币往人群中抛去。
乡亲们欢呼着涌上前争抢,现场的气氛那叫一个火热,周顺弟行动不便只能站在人群外面看热闹,倒是顾灵个子小,在人堆里钻进钻出,没一会而就抢到了满怀的战利品,功成身退了。
叶宁很少遇到这么热闹的事情,作为东家,此时她只能像个吉祥物一样,尬笑着看大家争抢,时不时地出声招呼两声,就怕大家太过激动,发生踩踏事故。
第121章“叶小姐,我替大家谢……
等站在房梁上的人把叶宁准备的瓜子花生糖果抛洒完后,上山看热闹的人都已经捡了满怀的东西。
有几个叶宁看着眼熟,应该是牛草湾三大队的小孩,更是在她旁边乐滋滋地数起了他们刚才捡到的硬币,已经聊到等会儿下山了要结伴去公社的供销社买糖吃了。
叶宁摇了摇头,抬手招呼几人过来后,一人给他们发了一个馒头。
顺着梯子从房梁上下来的周新文也适时地替叶宁吆喝道;“感谢乡亲们捧场,东家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馒头,一人一个,大家排好队就到这边来领啊。”
叶宁这边的几大筐馒头大家一早就看到了,这会儿一听周新文这么说,不管男女老幼,都自发地排好了队。
这可是大白面馒头,山市大米吃得多,大家平常偶尔吃面食,也是面条和饺子,这馒头和包子一般来说,只有镇上的国营饭店和早餐店才会做。
叶宁准备的这些馒头看着可比国营饭店卖的馒头还要白生,估计用的是特级面粉。
这样好多馒头,平常村里人那是绝对舍不得花钱买,或者用自家的面粉做的,这会儿能够白拿,大家都很开心。
有周顺弟和周新文家的女眷帮着发馒头,没用多久,到场的人就人手一个大馒头。
至此叶宁准备的馒头连一半都没有发出去,也是她之前没有想明白,只觉得附近几个村子人多,没算到还有家里有事,没办法走大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上山来凑热闹,出门走亲戚去了的。
还剩下两千来个馒头,叶宁也懒得带回现代,索性也不一人一个了,给到场的人一人多发了两个,让他们给家里人带回去。
如此发了一通后,都还剩下七八百个馒头,叶宁给一旁的顾骁塞了一篮子馒头后,剩下的全都给周新文了,让他带回去发给村里那些家庭条件差的人家。
“叶小姐,我替大家谢谢你。”周新文看着那几筐大白馒头,想着今年村里的那几家条件不好的人家,倒是能过个好年了。
叶宁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就是一些馒头罢了,也不值什么钱。”
大家抢到了东西,领到了大白馒头,对叶宁说了一箩筐祝福的好话后,陆陆续续地都下山了。
这要是在现代,这样的日子估计还得摆上几桌筵席,在这边倒是不用,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普通人就是婚丧嫁娶,也没有大操大办的,一般都是随便弄上两桌饭菜,请自家的亲戚吃上一顿就算了。
叶宁在村里没什么亲戚,撒点吃的和硬币就算了,筵席什么的,周新文他们没想过,也没问过。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之后,叶宁才找到周新文交代道:“今天就不动工了,马上也过年了,你们也休息几天,正月初六再开工吧。”
年关休息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习俗,就算叶宁不说,周新文也是要找她提这件事的,毕竟过年事多,工人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留在家里帮忙。
等周新文和他家里人带着剩下的馒头离开后,叶宁才从房间的角落里扯开盖着的树叶,从下面拖了个背篓出来给顾家人:“这是我特意给你们留的,拿回去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