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1页)
娄爱民给批了十吨的钢筋,顾骁的货车一趟运不完,只能去找尤利民帮忙。
尤利民从深市回来后,就在山市租了个摊位卖衣裳和甘蔗。
这深市的甘蔗味道很不错,一根三四斤重,尤利民卖一块钱一根,也有不少人买。
那牛仔套装和□□墨镜就更不用说了,山市的小年轻有几个见过的,但凡是手里稍微宽裕一点的,都当了这第一批的尝鲜人。
顾骁直接去尤利民他们投宿的招待所,让前台给尤利民留了话,让他回程的时候去钢铁厂帮自己运一些钢筋回去。
尤利民要在镇东修商铺,一直也在打听哪里有钢筋卖呢,然而这玩意儿实在不好买,他找了在机械厂上班的大舅子齐辉,让对方帮他留意着,如今也才收了几千斤钢筋的条子。
叶宁要修的厂房那么大,娄爱民给的十吨钢筋肯定是不够用的,只要有条子,这钢筋的价格也不算高,七百五一吨的价格,对于顾骁来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物美价廉了。
钢筋装上车后,顾骁也没急着离开,而是往收自己条子的主任手里塞了两包好烟:“我买这钢筋回去是给归国华侨建厂房的,镇里批的这点钢筋根本不够用,您说我要想多买一些钢筋,还有没有别的法子呢?”
负责人一下子就听懂了顾骁的弦外之音,不过厂子外面排着队想买钢筋的人多了去了,他哪能就因为这么两包不值钱的烟就开口提点顾骁呢。
顾骁十分眼尖地注意到了对方捻了捻手指,当即就又背着人往对方手里塞了两张大团结,随后才压低声音道:“还请您给指条明路。”
“咳咳,这个嘛。”把手里的两张纸钞装进兜里后,对方总算是松了口,清了清嗓子道:“我们厂里每年也会留一些额度应急,眼下已经是年末了,倒是还有一些剩余,不知道你还想买多少。”
来之前顾骁已经问过施工队的队长了,叶宁买的地宽,也要求厂房建得宽敞,现在钢材不好卖,也就不要求什么二三层的厂房了,一层就行。
饶是如此,要想按照叶宁的要求建成一座两千平的厂房,至少也得三十几吨的钢材,这还是在施工队改过图纸,有意减少钢材用量的情况下。
顾骁沉声道:“要是可以的话,我想再买三十吨钢筋,就是不知道方不方便……”
毕竟钢筋这玩意这么难买,要能一次多买点总归是好的,就算这次用不完,回头修建食堂和职工楼总归是能用得上的。
第119章这房子该上梁了,不知……
山市钢铁厂作为西南规模最大的钢铁厂,自然不可能连三十吨钢筋都凑不出来。
不过凑得出来是一回事,愿不愿给是另一回事,负责人意有所指道:“钢材那肯定是有的,就是这价格……”
顾骁赶忙开口道:“价格不是问题,主要是我能把钢筋买回去交差!”
对方扯了扯嘴角,直截了当道:“我在钢铁厂干了大半辈子了,还算有点人脉,我看你这个小年轻为人多豪爽的,我也不给你来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和你说吧,一千块钱一吨,你要是同意,别说三十吨了,就是五十吨,六十吨,我也能想办法给你弄到!”
一千块这价格可谓是很贵了,仔细算一算,对方一吨钢筋都快多要一半的钱,绝对是狮子大开口了。
不过钢筋这玩意儿在市里又是独一份的存在,销售科主任平常慢慢卖,多多少数也能卖出去一些,只不过难得遇到一个像顾骁这样的大户,自然是要抓紧机会了。
自打顾骁和叶宁认识后,也算是经历过不少事情了,他自然不会傻到别人说多少就给多少,当即就一脸为难地摇了摇头:“一千一吨太贵了,说到底我也只是帮人跑腿的,这么大的事情我做不了主,我主家肯定也不会同意这个价格,要是能便宜一些,我倒是有把握能劝一劝。”
怕对方不把这单生意当回事儿,顾骁还不忘补充道:“请我做事这位华侨手里是有钱,买了二三十亩地建厂子呢,买钢筋也不只是一锤子的买卖,后面还要建食堂和职工楼呢……”
销售科主任也是个人精,见今天恐怕没办法把这块肥肉吃到嘴里了,当即就又转了话头:“说起来能在现在回国投资的华侨也是爱国人士,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寒了心,这样吧,我找上面的人说合说合,尽量给你个低价如何。”
没得到个确切的答复,顾骁心中也不满意,直接上压力:“不知这低价大概能低多少,要是低不了太少,我还是不继续耽搁了,早点回去把事情说了,老板也能早点想别的办法。”
一听这个别的办法,销售科主任就觉得头疼,现在到底是政策不一样了,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之前石崇和崔维诚两人合伙在市里买下了一块地,说是要修商品房,六层楼的房子,要修十来栋呢。
当时钢铁厂的人想着这么大的工程,这材料肯定要找自家厂子买吧,这上万吨的钢筋要是能卖出去,他们厂子一整年的产能都能给包圆了。
石崇来厂子里买钢筋的,销售科主任虽然也给报了高价,但是八百五一吨的价格,已经比他这会儿给顾骁报的价格便宜多了,一吨就只赚一百块钱的差价。
原本他们都以为这单生意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没想到石崇和崔维诚的人脉那么广,前脚嫌他们价格贵,后脚就去联系隔壁市的钢铁三厂了。
要说隔壁三厂也是贱皮子,明明是独门生意,非要上赶着,不但以八百一吨的价格把钢筋卖给了石崇他们,还屁颠颠的包揽了运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