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页)
之后周新文又略说了几句,然后就挥手让大家散开了。
因为分地的事情,村里的大人是激动得一整晚都睡不着。
尤其是按照人头分地的规定一出来,好些个家里儿孙定了亲的,都想趁这两天赶紧把新媳妇娶回家。
毕竟家里多一口人,到时候也能多分一份地。
然而有女儿的家里也不傻,女儿留在家里,自家就能多分一份地,冲着这个,很多人宁愿顶着未来亲家的不痛快,也要把之前说好的成婚日子再往后推一推,为此也是惹出了不少的争端。
这次乐阳镇的领导班子很快,各方人马齐出动,只用了五天就丈量好了下辖公社的全部土地。
经过一番商讨后,也定下来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人均一亩两分地,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均八分地。
哪怕是在登记的前一天刚出生的婴儿,也能分到这八分地。
就这还是分得少的,听人说有那人少地广的镇子,人均分地三四亩的都有。
听到这些消息,牛草湾三大队的村民简直是羡慕得眼睛都快滴血了。
顾家三口人,两个成人一个孩子,能得到三亩二分地,周顺弟算清楚帐后,激动得在家里一直转圈圈。
“有了这三亩多的地,以后我们祖孙三人的口粮是不用担心了!要是能分到好的田地,那我们就更不用愁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牛草湾三大队抓阄分地的当天,周顺弟迈着小脚颤颤巍巍地去台上分别抽了自家的田和地的签。
周新文伸手接过周顺弟手里的两张纸条后,当众宣布:“书房垭口一亩两分地、大田湾水田一亩八分田,桐子坡坡地两分。”
周新文这话一出,村里好些人都不满意,这周顺弟运气太好,一下子就抽到了村里最好的旱地和水田,虽然也有两分最差的坡地,但是只有那么两分,可比在她之前抓阄的大部分人抽得都好。
而且村里好田好地就那么多,周顺弟抽走了两块,剩下的好地也就更少了。
有那平常贬低周顺弟习惯了的人,就凑到她旁边和她商量起了换地的事情。
这也是周新文为了方便大家特意允许的,有的人想把抽到的零散地换成一整块,又或者想把抽到离家远的地换成离家近的,别看这好像是不起眼的小事,回头真种地的时候,这么一点小事能让大家节省不少力气。
周顺弟也不傻,知道村里人平常都看不起自己,这会儿任凭大家说得再天花乱坠,她也是不愿意把自己手里的好田地换出去的,直接拿着纸条去书记员那里登记了自家的地。
为此村里好些人心里又不高兴了,不过周顺弟才不管那些呢,现在自家有了地,她可以不看村里人眼色过日子了!
第90章国营饭店是垄断了的生意……
牛草湾三大队分地抓阄结束后,村民们的情绪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彻底沸腾起来。
和包产到户的消息一比,高考结束,村里有四个知青都榜上有名,陆续找周新文开了证明,收拾好行李离开了牛草湾三大队大队都没引起太多的人的关注。
村里那些落榜的知青日子瞬间就难过了起来,他们没有考上,村里的土地也分给了村里人。
现在因为地里还种着红薯,周新文说要等地里这批庄稼全都收上来后,这些地才会分到各家。
这土地都分给村里人,让靠着上工吃饭的知青们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
现在村里没了地,他们后面去哪里上工?给村里人帮忙那他们不就成了建国前的长工了?
也有知青想过村里会不会给自己分地,事实是完全没有这个可能,村里的村民为了多分点地都斗得跟乌眼鸡一样了,打死他们都不会愿意把村里的地分给他们这些外来的知青。
知青们继续待在村里连明年上工都找不到地方,一时间也是群情激愤,好几次都闹到了周新文面前。
周新文心里也为难,知青的安置可是件大事,他这种小人物哪能做得了主,只能一趟一趟地往公社和镇上跑,看上面的领导们对此有没有什么好的安排。
跑了两三趟后,还真让周新文跑出了一些名堂。
上面准备让知青回城,南方有些城市的知青已经小范围的开始回城了。
听到消息后,周新文就去知青安置点安抚了大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