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第29页)
程荀露出一丝窘态,与他寒暄两句,匆匆离去了。
背后,晏立勇手握长枪,在原地怔怔站了许久。直到贺川从旁路过,有些疑惑地喊了一声。
晏立勇收敛神情,此时才想起来问:“我看今日主子天不亮便起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唉,是崔夫人病了,主子贴身照顾了一夜。昨夜睡得太沉,我也是方才才知道的。”贺川有些懊恼,转身朝外走,“不说了,我先去看看主子。”
晏立勇与她作别,若有所思-
得知崔夫人回到紘城后病倒了,王伯元也终于打开房门,往孟府来走动。
再见王伯元,程荀才发现,这回的伤势竟并非伪装。虽不至于致命,却也绝非她原先所想的那般轻省。
他那右臂悬在胸前,被木板和布条牢牢夹住,左臂也裹满布条,上头还洇着血迹;头发也被烧焦不少,杂乱卷曲的断发在头上张牙舞爪地竖着,又狼狈又好笑。
王伯元自踏进孟府那一刻起,向来豪放洒脱的步子就有些扭捏,等到见了程荀,虽强装着镇定,可在程荀沉默的端详中,脸上却还是露出些不自在。
直到程荀一句真挚的“伯元哥,今日风采不输往日啊”,他才稍稍松了口气。
王伯元捋捋自己一头乱发,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头,姿态懒散地抬手作揖。
“比起程老板,那还是稍逊一‘头’。”
二人相视一笑。
孟府内一派平静,将军府内却不大安生。
此前范春霖重伤,将军府上下人心惶惶、管束松散,程荀安插的人轻易就混了进去。正想着再活动活动关系,往范春霖院子去时,范春霖的母亲、范脩的大夫人段氏来了。
范春霖重伤久久不愈,段夫人终于坐不住,亲自赶来紘城照料亲子。
段氏出身京畿的书香世家,为人做派都是一副轻言细语、端庄得体的模样。可她毕竟浸淫后宅数十年,能将范脩几个爱妾死死压住,手段与本事不容小觑。
刚到紘城,段氏就将将军府上下清洗了一遍,凡是来历不明、身份有疑的,统统被扫地出门。
程荀安插的探子为人机灵,提前打点了一二,并未被直接轰走,但是也被调到了外门,眼下只能做些可有可无的活计。
程荀得到消息后,心间不免泛起些波澜。
对这位段氏,她唯一知晓的,便是范春霖儿时拜师石青先生的那段旧事。
范春霖儿时身弱,范家请了高人,算出需得在汉中寻贵人镇住命,寻来寻去,就找上了石青先生。
石青为人清高、不慕权贵,为了让范春霖拜入其门下,段氏放下总兵夫人的身段,甘愿在汉中做了三年“书童”。
范春霖少年能有如此盛名,少不了时人对段氏这份忍辱负重、所虑深远的慈母心的看重与赞扬。
她对段氏,原本只有个坚忍、爱子的模糊印象;直到今日,她才恍然,范春霖后来行事如此荒唐,都能将几个年长的庶兄狠狠打压在身下,段氏恐怕才是最大的功臣。
段氏大刀阔斧的清理内宅,虽不便线人行动,却也多少让人读出几分端倪。
原因无他,段氏素有贤名,行事做派也恪守大家世族的规矩。
对寻常的有疑的仆从,段氏多半是将其调至不重要的位子上,至多就是轰出去了事,绝无主家虐杀仆从的道理;
可被她处理的一拨人中,就有几个是当夜就被段氏手下带走、后来下落不明的。
线人几近辗转打听,最后在紘城外数十里的荒山中,发现了他们“自缢”的尸体。再往下挖,才发现,这几人竟是因为疑似与范春霖几个庶兄有些影影绰绰的联系,才被段氏赶尽杀绝。
晏立勇向程荀一五一十禀报了消息,程荀听后,眉梢微扬,只道:“段氏这手段,倒确实是熟稔、‘规矩’得很。”
范春霖的病迟迟不见好转,段氏甫一抵达,最先找的不是大夫,竟是清扫门户来了。看来,段氏是将疑心放在了几个庶兄身上。
不过,段氏如此做派也算不得错。毕竟,若范春霖当真出了个好歹,受益最大的,不就是那几个被他弹压许久的兄长么?
“主子,那您看眼下……”晏立勇问道。
“见机行事吧。”想了想,她又冷不丁问道,“你说,范春霖知不知道这事儿呢?”
晏立勇一顿,谨慎道:“您说的,是范家兄弟阋墙、买通仆从之事,还是段氏处置几人之事?若是前者,范家内斗至此,属下觉着,他应是知道的。”
若是后者,范春霖不是已病入膏肓、生死不知了么?
程荀不置可否,兀自偏过头。
窗外立了棵酸枣树,秋天孟宅修缮时从别处移来时,还是枝叶婆娑的模样。一冬过去,稀疏的枯枝被雪压断,稀稀拉拉落了一地,已然有了枯死之相。现下再回想起来,早在秋日,这酸枣树就露出了濒死的端倪。
晏立勇见她默然不语,以为她不满这个答案,又追问:“主子,可要我派人去查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