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第17页)
小伙计嘴上夸赞的话跟倒豆子似的不停的往外蹦,夸得林穗脸颊通红,但精神已经跟过去大不相同了。
原本王瑛打算把这几件衣服都买下来,问了问价格林穗吓得连忙拒绝,最后只买了两件。
一件是草青色,一件是朱红色,林穗的五官眉眼英挺,这两件衣服穿在他身上十分得体俊朗。
王瑛也给自己买了两条裤子,至于陈青岩和元宝,他俩的衣服从不用自己操心,婆母自会安排上。
从成衣铺子出来王瑛又带着林穗去附近的点心铺子买了两盒点心,古代的点心种类也非常多,有白皮、麻花、糖馓子、绿豆糕、红豆糕、豌豆黄等等。
这些老式糕点都有个共同处就是特别甜,大概因为糖的价格高,大部分人一年都吃不到几次糖,所以买糕点都是挑特别甜的买,这样吃起来才觉得不亏。
王瑛不怎么喜欢吃甜食,上辈子吃过最多的糕点,大概就是学校商店卖的手撕大面包了,可惜自己不会做面点,不然把西式糕点引进过来兴许能大赚一笔。
两人回到家,见院子里多了辆马车,王瑛立马猜出是粱老回来,连忙跑进屋一看果真是粱伯卿回来了,正抱着元宝教他读千字文呢。
“师父,您回来了!”
粱伯卿笑呵呵道:“晌午刚回来。”
“这一路奔波辛苦了吧,吃过饭了吗?我让灶房给您煮碗汤饼。”
“不用忙活,吃过了。”
王瑛朝元宝招了招手,“出去跟春生木头玩去,别闹你粱爷爷。”
元宝听话的跑了出去。
粱伯卿揉了揉脖子道:“我是等你回来说两句话的。”
王瑛连忙站直等他开口。
“你还记得前年送去上京的麦种吗?”
“记得。”
“上京来了消息,因为找不到你们的住址,信便送到了长亭县我儿子那边。”
粱伯卿顿了顿,“送到上京的麦种收成极高,司农那边的意思是,询问你手里还有没有其他粮食的良种?”
第128章
王瑛没想到时隔这么久,朝廷还会派人送信过来。
他手里倒真有其他作物增产的办法,无非是个漫长的培育过程,但他不知道把这些知识全都拿出来,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粱伯卿看出他的犹豫,开口道:“我已经回信帮你推了,说你只会种麦子,旁的都不会。”
“老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农事乃是国之根本,若是掌控在寻常百姓手里,是祸不是福。你要知道,并非所有人都希望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一旦触碰到这些人的利益,难保他们不会对你们痛下杀手”
王瑛打了个冷颤,这他还真没考虑过,听粱老说完吓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幸好您帮忙推脱,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特别是粱老这种历经过风雨,走南闯北的政治思想家,他早就看透朝廷那一套做法,所以为了保全王瑛和弟子,直接将这件事推掉。
粱伯卿道:“你也不用遗憾,眼下青岩还没有功名傍身,就算你把法子都献上去,最后名声也不会落到你们身上。将来等陈青岩能独当一面的时候,你的那些本事才是显露之时,倒时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谢师父指点!”王瑛跪地磕头,发自肺腑的感激。
“快起来吧,我要去睡觉了,坐了这么久的马车骨头都快颠散架了,青岩他们要是回来了直接去书房,我给他们留了课业。”
“哎,我知道了。”
粱老走后王瑛擦了把额头的上的冷汗,心脏还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自己想法简单了,仗着比别人多了一世的记忆便觉得古人不如自己,殊不知封建社会自有一套凌驾于律法之上的规则。
遥想上一世他学历史的时候,曾记得老师给他们讲过,清代三两银子治民的典故,就是控制百姓收入略低于基本生活支出,从而让老百姓为了生计不断劳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反抗政府。
有时候朝廷并不希望百姓太过富强,只需要他们听话即可……
回到卧房王瑛进入试验田,整理了一下自己写的手稿,这本书还要继续写,不写他怕慢慢都忘干净了。但是写完暂时不打算拿出来,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顺便把菜也整理了一下,今天卖掉库存的五分之一,试验田里还存着不少菜,明天再多拿出来一些卖。
收拾完天色已经晚了,陈青岩和两个弟弟才从外面回来,三人看见院子里的马车知道是老师回来了,兴匆匆的就要去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