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1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饭菜刚送过去,陈喜就跟着墩子一起回来了。

“庄头吃了吗?过来一起吃口饭。”

陈喜连连摆手道:“早吃过了,春天不忙家里都吃两顿饭。”

“那正好坐下一起吃吧,炖了这么多菜吃不完也坏了。”

陈喜拗不过他热情招呼,搬了把凳子坐下,“听说少郎君准备盖房了,可选好位置了吗?”

王瑛道:“选好了,就在北山暖泉附近。”

陈喜有些不解,“暖泉不在村里,在那边建房是不是太远了。”

王瑛摆手,“不远,要的就是安宁。”

吃完饭,一行人来到北山附近的暖泉,离老远就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

温泉比王瑛想象中还要大一点,一共有三个坑,最大的坑池水温度将近五十度,冒着热气看起来恍如仙境,其他两个小池子温度稍低一些,也在三十度到四十度之间。

因为池水中含水中含有硫磺,所以到了夏天都不用害怕蛇虫了,这也是王瑛选则在这里建房的原因之一。

“这几日跟庄子上的人说一声,有空闲的过来帮忙建房,每日给十文钱的工钱,最好赶在麦收前盖完。”

“哪能要钱呐,东家说一声,大伙就都来帮忙了!”

“不能白忙活,叫大家干活认真点,若是有偷奸耍滑的也别惯着,直接撵走就是。”

“放心吧,我一定给东家看好了!”

回来的途中经过麦田,王瑛想起自己秋天种的那块地,“田里的庄稼涨势如何?”

陈喜露出一丝愁容道:“今年雨水少,过了年就没下过雨雪,眼下地里的麦子涨的还凑合,就怕过几日天气暖和了还是不下雨,到时候该影响抽穗了……”

王瑛道:“实在不行就引水浇灌。”

“去年也是这么浇的,但天一旱河水容易断流,离着河岸远的怕是没办法浇上水。”

看样子当地干旱的情况是有发生,就是不知道自己培育的长丰3号能不能经受住干旱,如果产量不错,明年就可以在整个庄子推广了。

不得不说,陈喜的办事效率很高,回到家就让儿子把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叫到自己家商量帮东家盖房的事。

一天十文钱可是好活,特别是农闲的时候,赚一点贴补家用,大伙争着抢着要来干。

陈喜自然不能每个人都要,有上了年纪的石镐都拎不动,叫来有啥用?

最后挑了三十个身体强健的汉子和几个有经验的老木匠、老瓦匠,第二天便开始去挖地基。

因为王瑛选的地方比较偏僻,离着村子有一段距离,附近只有一条种田踩出来的羊肠小路,大伙干脆先修路。

人多干活快,花了不到两天的功夫,就铺了条两米宽的石子路。

然后便是挖地基,王瑛原本打算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但是他对建筑这方面不太了解,只能画出大概的图纸做参考。

老瓦匠看完图纸道:“东家,您这窗口留的忒大,冬天屋里冷的受不住。”

王瑛道:“那便把窗口改小一点。”

“两层楼的话,中间隔层的木头也得多一些,最好都用柏木,不然年头久了怕是会塌。”

古代没有钢筋混凝土,想要盖二层楼确实有些困难,造价也高了一倍不止,最后思来想去王瑛还是选则盖成普通的平房。

这就简单多了,五间正房,加上两间倒座房,旁边还有厨房和下人休息的耳房,四四方方的大院子,建起来肯定特别气派。

后山单独留了个花园,建一座凉亭,闲暇时可以赏花喝茶。

温泉水可以直接引到家里的浴房,以后洗澡就方便多了。

三月初八,在镇上订购的砖头和瓦片陆陆续续送过来,刚好地基也挖完了,别院正式开建!

*

话说回镇上,自打林秋和曹坤订下婚事后,这小子隔三差五就来一次。

今天铺子刚开门他就又来了,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几个脚行的小伙计,大家都知道两人的关系,见面就嫂子嫂子打趣。

“滚一边去,你们嫂子脸皮薄别逗他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