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3章 曲折道路(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张卫东走到裁判团几位重量级人物面前,态度诚恳而不失恭敬地说道:“各位前辈、领导,今日四位老师的医术,大家有目共睹。他们身怀济世绝技,却因历史原因和现行评价体系所限,至今没有一纸官方认可的行医资格。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发挥,更让‘悬壶计划’的传承与推广面临制度性障碍。能否请各位前辈仗义执言,推动一下,为这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开辟一条获取资格的特别通道?”

几位权威人士互相看了看,脸上都露出凝重和思索的神色。

中华医学会的那位资深副会长沉吟片刻,率先开口:“卫东同志,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四位老师的水平确实惊人,堪称国宝。现行的医师资格认证体系,主要基于系统的院校教育和标准化考试,对于他们这种师承或自学成才的特殊人才,确实存在门槛。这件事,非一日之功,涉及到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啊。”

张卫东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的苦衷。

毕竟他们说的也都是事实,现行的规定就是如此。

不过,张卫东真的想让这几位重量级的人物,能够出面推动此事。

对方也看出了张卫东的诚意,于是话锋一转,给出了更务实的建议:“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根据这四位老师今天展现的水平,以及他们过往的治愈案例,完全有理由认定其具备了相应的执业能力。我个人建议,可以由西江省卫健委牵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四位老师的学术背景、临床案例进行专项评估鉴定。如果评估通过,依据《医师法》中关于‘确有专长’人员认定的相关精神,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行医资格,是完全有政策空间和先例可循的。”

另一位工程院院士也表示赞同:“副会长说得对。‘悬壶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试点,人才评价机制也可以尝试创新。先由地方进行资格认定,既能解决眼前问题,也能为国家层面探索特殊人才认证积累经验。我们会积极呼吁和推动相关政策的研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副局长也点头道:“中医药人才的成长有其特殊性。我们会关注西江省的探索,并在政策指导上给予支持。”

得到了几位关键人物的初步认可和建议,张卫东心中稍定,立刻表示感谢。

送走裁判团后,他第一时间将情况电话汇报给了西江省委书记秦康。

“秦书记,情况就是这样。四位老师的医术已经经过了最严格的公开检验,现在缺的就是一个‘名分’。学会和总局的领导也建议我们可以从省一级层面,以‘确有专长’的方式先行先试,为他们解决资格问题。”

张卫东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情况和上级意见。

秦康书记在电话那头听得非常认真。他对张卫东的“悬壶计划”本就十分支持,尤其是今天几位大师出手的直播,秦康也是全程观看了,非常震惊。

所以说,今日较量的结果更让他坚定了信心。

“卫东啊,这是好事,也是我们西江省为国家医疗事业改革探索新路子的机会!”

“那秦书记就费心了?”张卫东在电话里先表达了感激之情。

说到底,这已经不仅仅是四位老师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他张卫东这个“悬壶计划”的大事。

秦康书记当即拍板:“卫东,你让四位老师尽快整理各自详实的病例资料。我马上亲自跟省卫生厅打招呼,让他们立即抽调精干专家,成立专门的资格认定专家委员会,特事特办,用最快的速度、最严谨的程序,对四位老师的资格进行认定!我们要做的,不是降低标准,而是为特殊人才设立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新标准!”

有了省委书记的尚方宝剑,事情推进的速度快了许多。

省卫生厅不敢怠慢,厅长赵金浩亲自挂帅,迅速组建了由省内中西医顶尖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一个星期之后,在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上,果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位负责医师注册管理多年的副处长,皱着眉头翻看着初步提交上来的材料,提出了异议:“厅长,各位专家,这……这不合规矩啊。我们的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流程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每一步都有严格程序。这四位同志,没有学历证明,没有参加国考,仅凭病例和经验……这让我们怎么发证?万一以后出了什么医疗纠纷,人家翻出旧账,说我们程序不合规,发的是‘无效证件’,这个责任谁来担?我们整个评审委员会,甚至厅里,都要被追责的啊!”

这位副处长的话代表了一部分习惯于按章办事、害怕担风险干部的心理。

会议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