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页)
但它就是这样发生了。
似乎当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执刑官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甚至,随着舆论的逐渐发酵逆转,在温臻一次出门去花市时,他遇到了件意外的事。
有一个穿着信徒灰袍的三四岁小女孩,怯懦地跌跌撞撞跑到他腿边。
“神官……神官。”小女孩小声地唤他。
温臻怔怔地垂脸。
“神官——给、给您。”
小女孩双手将一朵鸢尾花高高举起。那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她仰起脸,小声说,
“漂亮的花花,跟您一样。”
四周的民众安静地待在街道两侧。
他们震惊、屏息、伫立
、却又惊人地默许了这一幕的发生,小女孩的父母站在一旁,没有上前阻拦。
竟然,没有人出声驳斥反对。
这简直是惊人的一幕,一名低贱的、卑劣的E级公民……竟在街上,被一名孩童献上鲜花。
似乎过了许久,温臻才弯下腰。
他看不见,小心地探了探,才将那朵花接住。
“……谢谢你。”
温臻温柔地轻声道。
……
至此,这一幕在教会的信徒间疯传。
不知道是谁把这美人垂泪的一幕拍了下来,附上标题【无罪的鸢尾花】,瞬间点爆了所有信徒的情绪。
比起冷冰冰的社会机器和几十年一换的议会长,人们还是更爱神官。
温臻从小就在他们眼中长大,永远温和、温柔、美丽、圣洁,他们爱他,那么多年如一日。
谁愿意相信他真的是罪人?他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罢了!
在这样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下,连带着,公民对执刑官的定位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不禁开始恍惚思考——执刑官难道不是为了报答当年的养育之恩,才救出温臻的吗?
这个匪夷所思的猜想一萌生,竟然也立刻多了许多的支持者。
人们虽难以共情反社会人格的内心世界,却有无尽的想象力去编织缠绵悱恻的故事。
失去家人的小女孩、高贵圣洁的神官、无微不至的照顾、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的亲情……
一切开始变得鲜活、有血有肉起来。
民间的舆论慢慢向反感的另一面偏移。
执刑官,真的是个冷血冷情的刽子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