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第2页)
她点了点头。
‘钟和熹’和她视线交汇。
“她年纪太小,需要有大人照顾。”
丁晓艳:“可是她爸妈说……”说他们没有什么所谓的“远房亲戚”。
‘钟和熹’顿了一顿。
他冷静道:“我说什么你都不会相信,不如找苏尧问一问吧。”
所有事情,还是当面问当事人最为直接——不久前,教导主任在校门口质问过‘钟和熹’,得到了还算满意的答复;而后不久,教导主任主动找上准备步行回家的苏尧,聊了一聊。
具体对话和今天丁晓艳问的差不多。
聊一聊苏尧的爸妈为什么没有照顾她,在这个话题上衍伸到‘钟和熹’‘裴雪归’平时做些什么?工作性质如何?从细微之处,旁敲侧击。
成年人的话术,用在懵懂的、刚升入初中的孩子身上,非常容易测出效果的。
如果是13岁的苏尧,恐怕会一股脑地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师长,让大人通过她告知的信息来侧写分析;现在的苏尧成熟稳重,会故作懵懂,乖乖地应答,顺着师长的话,三言两语地补充,让他们得到心安的结果。
——没必要说明白‘钟和熹’‘裴雪归’的具体身份。
苏尧不想让心地善良、责任心强的师长为她担心:都是她自己的躯体,根本不可能出现任何旁人眼中的俗世意义上的坏事。相反,她的生活因‘钟和熹’‘裴雪归’的存在变得更加幸福快乐了。
她希望让丁晓艳安心,一如让教导主任安心那般。
开家长会,三校联考的第一名苏尧肯定要到场:不少家长就等着问问苏尧,学习上有没有什么技巧呢?更何况,不止3班的家长会需要苏尧出来溜溜,隔壁兄弟班的班主任游龙更是向丁晓艳“借走”了她学生,让苏尧给4班的家长们说说要如何学好。
上午八点的家长会,苏尧被别的班主任借走了好久。只有中途回来一趟,冲讲台上的丁晓艳甜甜笑了,模样乖巧可爱,让人发自内心生出喜爱之情。
丁晓艳沉默了一会,觉得‘钟和熹’说的很对:她确实对成年人说的话半信半疑。
那么,找苏尧吧。
她一直没有私下里和苏尧推心置腹地聊过,一是觉得,孩子还小,生怕谈及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刺痛她幼小的心灵;二是她也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对话。
丁晓艳第一次遇到苏尧这样的学生。成绩这么好的乖孩子,怎么会有如此不靠谱的父母呢?
说时迟,那时快。
她和‘钟和熹’刚提到苏尧,她就优哉游哉地拿着一杯奶茶,回3班了。
其他家长们都走了,就剩丁晓艳、‘钟和熹’、苏尧在场。
英俊青年没看苏尧,冲班主任礼貌地笑了笑,大步走出班级,留给她们交流的时间。
丁晓艳亲眼看着苏尧睁大眼睛,有点奇怪她的家长怎么不和她说话就走出门。她皱起鼻子,不太高兴。
班主任的心在一瞬间松了一半。
她紧紧盯着苏尧的面部表情,想:这是孩子面对很亲近的人才会有的神情。
她很懂的。
丁晓艳的小闺女平时耍脾气也是这副架势。
她没露出任何端倪,笑眯眯问苏尧:“被老师们抓去讲学霸技巧,还有空买奶茶吃呀?”
苏尧得意洋洋地举起奶茶,“是游老师犒劳我的!”兄弟班4班的班主任游龙,也是3班的数学老师。他央着丁晓艳借走了苏尧,等忙完家长会的事儿,不忘塞给她一杯刚买的珍珠奶茶当作报酬。
她美滋滋地吸溜。
丁晓艳的心情愉快起来。
而后的对话,她没有直言不讳,而是像教导主任曾在放学时拦下苏尧那样,旁敲侧击着,迂回曲折地问。
问‘钟和熹’,问‘裴雪归’。
苏尧装作普通的、还一团孩子气、天真无邪的初中生,笨拙地、乖乖地被班主任“套话”。
她让她知道了她的父母有多糟糕:小学三年级就把她丢在家里,两人双双离开外出打工。如果有上一辈的老人能照顾她,这倒不算是大问题。
问题就在于,苏明铁的双亲过世多年;陈娟的父母传统思想,重男轻女,只会为儿子带孩子,根本顾不上女儿生的闺女。
她一直独立生活到小学毕业。
苏尧迎来了生活上的变化,她有了“哥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