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知否11(第1页)
【60】
晨起时分,天色还未大亮,褚妃却在白梨院候着。
自然,褚妃不是来候一个侧妃,而是因为失宠一个月的侧妃忽然之间又复了宠,已经连续三日,晋王都宿在侧妃的白梨院里。
又是一夜风雨,庭院里芍药的枝叶凋零,几个洒扫丫环正在院子里交头接耳。
“王妃天不亮就来了,不知为了什么?”
“还能为什么,为晋王呗,晋王喜欢侧妃谁不晓得?”
“可王妃也犯不着一大早就来这里等吧,殿下也不是那般性子,要是这般就能让殿下回心转意,那冯管家的女儿冬苓姑娘早就做上主子了,可如今怎么着了?不仅没挣上一个姨娘的身份,连殿下的院子都进不去了呢!你这几日还老想着打扮自个儿,你以为自己有几分姿色……告诉你,没用,冬苓可比你美多了,殿下说不要就不要了,何况如今的侧妃这副容颜,谁能比得上?”
“……”
这些闲言碎语,褚妃自然早就听过,早已不在意。
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她有自己的责任,她是褚家的一份子,家族的荣耀比什么都重要,她不可能因为容不下一个侧妃就和自己的夫君撕破脸皮。
何况如今晋王羽翼已丰,已经不是轻易能够撼动,褚家没了晋王,恐怕只会一败涂地,她能做的,只有忍耐和等待。
她等着,晋王总有一天不会再宠侧妃,她等着,晋王登了皇位,她会成为皇后。
侧妃再受宠,也不过一个妃位也就到了头。
侧妃一定会失宠,她要等下去,等那个人回来,她要等着那晋王最爱一人回来,和这个虚假的上官云璇斗个你死我活,她会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清清白白,她才是最后的赢家。
她已经从兄长褚雄房那里知道了,白梨院这一个侧妃,是罪臣之女。
此前,晋王暗中安插了眼线潜入大理寺和御史台暗查许家的案子,至于为何要查许家?
并非许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实则,真正藏着秘辛的,是太师府,至于许家倒台,不过是因为御史中丞许恩尧觉察了权倾朝野的太师上官颐的秘密罢了。
大梁开国虽已历经了三位皇帝,但开国至今不过五十年。
太师上官颐的祖父上官铎乃是前朝遗老,位列三公,也是宰相,是前朝最后一帝的托孤大臣,但最后关头,上官铎却叛了国。
有传闻说,上官铎叛国是无奈之举,当时,前朝的德淳太子已经在国都被攻陷之际自焚而亡,其太子妃却活了下来,且已身怀六甲,东宫一众部下护送太子妃出了皇宫,又潜入江南,坐船去了南越国。
南越王一向有野心侵吞中原,于是在得知太子妃有了太子血脉之际,接纳了这位太子妃,并假意让其在南越国招兵买马,实则,南越王想利用德淳太子的遗孤日后名正言顺入主中原以清君侧。
据说德淳太子的太子妃离开皇宫之际,还携走了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已流传千年,却谁也没见过其真面目,就是前朝那一枚所谓的传国玉玺也有说并非千年前那一枚,但所有的皇朝为了标榜自己是顺应天势,怕被诟病得位不正,都说传国玉玺是真的。
有说,当年协助太子妃出逃,又将传国玉玺奉上的,就是宰相上官铎。
大梁太祖皇帝后来留下遗诏,命上官家后人勿必寻回那枚传国玉玺,因为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只有上官铎一人知晓,太祖降下遗诏,若上官家后人不能寻回那枚传国玉玺,则是重罪。
也正因此,太师上官颐一直在暗中派人追踪前朝那位太子妃的下落,她后来诞下了一个男孩儿,部众拥立为皇,史称赵后主。
赵后主渐渐长大,他察觉到南越王的野心,又得知南越王与他母亲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丑事后,一夜发动政变,杀了南越王,并率领部众逃离南越国。
至于赵后主最后在哪里建国,已经无人得知,有说看见赵后主登船去了南海,也有说赵后主早就在当初南越那场政变中殒命,还是同样的命运,其夫人后来诞下一位女婴,残余部众拥为镇国公主……
赵后主确实已殒命了,其夫人留下一个女孩儿,这个女孩儿背着公主的称号,但她手下已没有一兵一卒可用,她母亲所率领的赵国残部,与大梁军抵抗,根本是以卵击石。
十五年前,赵后主的夫人被上官颐审讯,她没有说出传国玉玺的下落便咬舌自尽。
她临死前对上官颐说,她将这个关于传国玉玺下落的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女儿——
当时年仅六岁的镇国公主。
但是,无论太师上官颐怎么问,这个女孩儿却死也不开口说一个字。
上官颐不想失去这条线索,恰逢其夫人膝下那一对双生女得病死了一个,所以,他将赵后主的女儿抱回了太师府,假充是自己的女儿养大。
兄长说,晋王已得知上官颐忽然将这个送去仪陇养了多年的前朝公主秘密迎回京中的消息,但是,太师此前与齐王勾结,送了一个假的上官云璇入宫,所以这个真正的上官云璇,现在还不能现身,至于她在京中的哪一处,恐怕只有太师和齐王知道。
不,还有一人——
晋王,晋王肯定也知晓这件事,他一定知道上官云璇回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