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1页)
尤利民心中愁绪万般,以至于看着眼前的金条和大捆大捆的现金都开心不起来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比他和顾骁约定好的交易来得更快的,是一个足以炸翻全国人民的消息。
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七月上旬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个消息……
全国的青年,不管是上山下乡,还是已经上班的临时工和正式工,都沸腾了起来。
牛草湾三大队的知青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在巨大的冲击下,大家连上工都是应付了事,一下工就凑到一起议论起了高考的事情。
“我不是在做梦吧,真的恢复高考了?”
“广播都播了,报纸也登了,九月就要考了,这还能是假的?”
“又可以考大学。”
“天哪,好几年没认真学习了,这高中学的东西我都忘得差不多了。”
“废品收购站和书局能买到高中的教材不?”
“你现在才想着问这个呢,镇上废品收购站的旧书早就被抢光了,现在高中的教材是一书难求。”
这些出生在城市的有志青年,在经历过或长或短的插队经历后,那真是做梦都想回城。
前些年知青们想回城可太难了。
在乡下知青的日子不好过,正儿八经的农民都填不饱肚子,更别说他们这些现学着做农活的小年轻。
那种家里条件好的,还能时不时地寄钱寄粮票补贴一些,那些在家里本来就不被看重,下乡就被家里放弃,只能自己下地挣口粮的,那真是一年就得饿上半年。
每年都有那实在熬不住的男女知青,选择和村里的男男女女结婚,从此有个依靠,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恢复高考就是把回城的路铺在了大家面前。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含金量可是很高的,上学有补贴,毕业包分配。
有这么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摆在眼前,不管成绩好还是差,总归都要试一试的。
知青们想高考,周新文是举双手双脚赞同,这些小年轻干活不行,大部分人的工分都不够吃饱的,上面把知青安排到了队里,他们也不能真看着人饿死,所以年年都得补贴些粮食。
要周新文说,最好是队上这些知青都能考上,都能回城才好呢,不用补贴这些人了,大家到年尾的时候也能多分点粮食。
当然了,周新文想让知青考,那些家里娶了知青,或者把女儿嫁给知青的人家,心里就不那么愿意了。
大家都不傻,知道前两年这些知青是没办法才会在农村落根,这要是真考上了,还能安生和自家的儿子、闺女过日子?
一时间村里人也是心虚浮动,短短两天,就闹出了不少事情,最严重的,还有把家里的知青儿媳妇用麻绳捆了关在家里,不让上工,不让看书学习的。
周新文跑了好几家后,心里也是有了火气,对着那几家做事蛮横的混不吝,也是没了好脸色:“这是国家宣布的政策,不论学历,不论年龄,想考的都能去考,别以为人家进了你们家的门,就得处处受你们的限制,想要把人管着不让人学,不让人考是不行的,现在是我好好地在跟你们说,你们要是不听,最后闹到公社或者镇上的领导面前去,受罪的是你们自己。”
敲打一番后,周新文又放柔了语气宽慰道:“这人要是想走,有千百种法子,岂是你们靠关就能关得住的,与其闹成这样两相生厌,还不如让她去试一试,成了自不用说,就是不成,你让人试过了,她也能死心过安生日子不是”
第63章七月份是南方晚小……
七月份是南方晚小麦收割的时间,山市各个公社主要种植的作物就是小麦和水稻,除此之外还有油菜、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每个大队的情况不同,种植的各类作物也不同,牛草湾三大队靠河,水田多,旱地少,划出一部分地种菜籽和花生后,种的小麦也就不多。
不过小麦扎人,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十几亩小麦收上来后,负责收割的社员们差不多都晒掉了一层皮。
知青们现在心思又都在高考上,对于大队上安排下来的收割任务,那真是极尽敷衍,周新文看着心里生气,但是人家打定主意不赚这个工分,他除了干生气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因为不是一两个知青这样,而是绝大部分知青都这样心不在焉,法不责众,周新文作为队长,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希望赶紧考完,好把这群活祖宗给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