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20230(第1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来的时候宋兰花也发现了:“咱们村越来越好了。”

顾大花:“还不是因为你办了工厂,公社有钱,为了厂里方便运送货,才不得不修路的。”

宋兰花早知道这件事,顾大花以前提过,便没接话,问她在厂里怎么样,累不累。

“累啥呀,比干地里活轻松多了,家里分了几亩地,下班后俺和你姐夫还能下地干活呢。”顾大花想起现在的日子,觉得越来越有盼头。

宋兰花和顾大花去了厨房门口,一眼看见了顾向东和他媳妇,便问:“他们家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顾大花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笑着道:“挺好的,闺女没考上大学,但考上了大专,将来肯定分配工作,两口子现在都在洗化厂上班,家里的地也都在,一年能存不少钱呢。”

顾向东一家日子滋润,都是托了弟弟一家的福,要不是弟弟一家,他们家肯定是村里最穷的。

宋兰花刚要开口,顾向东两口子走过来,笑着和宋兰花打招呼:“大嫂,你回来了,晚上去家里吃饭吧。”

“不去了,大姐夫做了,晚上就在大姐家吃,你们挺忙,不用管我们。”宋兰花态度很客气。

张小翠不孝顺是一回事,但她养大了顾微微的女儿,就说明人不坏。

她和顾向东过得好就行,不然还得麻烦大姐他们。

顾向东和张小翠也知道宋兰花不会去家里吃饭,说了几句话便走了。

这时候大姐夫来喊吃饭,顾大花答应一声,和宋兰花回去扶着顾大伯去了顾大花家。

饭后他们又陪着顾大伯说了一会话,准备去顾招娣家看看。

谁知顾招娣和李洪树先一步到了。

几个孩子没跟着来,他们都有工作,不在村里,都在宛城。

宋兰花也清楚几个外甥有工作,娶的媳妇不错,还夸顾招娣会带儿媳妇。

顾招娣有些脸红,要不是弟弟和弟妹,她哪能娶到那么好的儿媳妇:“多亏了你和南城,三个儿媳妇都挺孝顺。”

比大姐家那个大儿媳妇强,大姐家那个整天就会闹,大姐很生气,很少去青蒲那里,几个孙子辈也不和这边亲。

大姐说这些事时,顾招娣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既高兴又为大姐难过。

幸亏青砖媳妇不错,两个女儿也孝顺,不然大姐得呕死。

宋兰花摆手:“可不是我们的原因,还是你们家几个孩子好,要是儿子不孝顺,指望儿媳妇孝顺不可能,咱们没生人家没养人家,人家怎么可能孝顺,她们孝顺是情分,不孝顺是本分。”

顾大姐听了这话,一下子想开了,附和道:“你说得对。”

她以后再也不说儿媳妇的不是了,只要儿子孝顺就行了,儿媳妇不和儿子吵架就好。

晚上,顾南城和宋兰花躺在原来的床上说着话:“你说,大伯回来有目的吗?”

她曾听说过,白党高官改开后有回来的,但没见过,道听途说终究不真。

顾南城给她盖了盖毯子:“不知道,查查不就行了,他是长辈,又是革命军人,值得人尊敬,人年纪大了,咱们能孝顺就孝顺。”

宋兰花觉得有理:“他以后住在哪里,你问了吗?”

“干休所,帝都那边有他的地方,这次来刘家屯是为认亲。”顾南城道,“他还说,他在国外有个账户,账户里有不少钱,是给几个孩子的见面礼,我没要,建议大伯捐了。”

这些钱都是曾经搜刮的民脂民膏,就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宋兰花侧身看向顾南城:“心性坚定,没被糖衣炮弹腐蚀。”

顾南城手搭在她的腰上:“咱们又不差钱,以后退休国家还给钱,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几个孩子也不缺钱。”

“大伯听你的吗?”宋兰花问。

“听啊,见我不要钱,他更高兴,说顾家人有风骨,不愧是他的子孙。”顾南城叹息一声,“当初过继,也没想到他还能活着回来。”

已经八十多的老人了,养就养吧,现在能请保姆,护工,他们不用亲自动手,挺好的。

只是他没想到,顾大伯寿命长,得知自己有后,心里有盼头,一直活到一百多岁。

临走时把所有财产捐给了国家。

宋兰花又问:“咱们走时带上他吗?”

顾南城摇头:“我让他跟我去岛上,他不去,他说以前在帝都生活,现在的干休所也在帝都,想去帝都,顺便见见几个孩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