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第7页)
最下面是一张年轻人的照片,二十来岁,目光炯炯,面容和善,唇角上扬,带着几分笑意。
照片后面写着字,长子余敏忠,卒于四八年九月一日。
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拿着东西找到师长,由他带着见到司令,把余家孩子找宋兰花,设法打听余家的事说了一遍。
司令见到那一盒子的收据,百感交集,也说出了那些纸张的来历。
余家资助过组织,不止一次,捐钱捐粮捐药品,还用渔船运送过军需物资,余家人不求回报,每次都让主事人给写一张收条,言明某年某月某日,收到余家资助过的物资,就当留个念想,也让后代看看新国家成立,他们余家曾出过力,也以此鞭策子孙后代。
他们余家行商积善,不欺压弱小,不当卖国贼。
林师长看着一张张借条:“要是这些都是真的,余家可谓是大善之家。”
贺司令点燃一根烟,狠狠吸了两口:“何止是大善之家,凭着这些功绩,配得上光荣之家的称号。”
他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着,眼眶不禁红了:“这是咱们的战友啊。”在工作敌营,不为人知,许多人都觉得他们是敌人,不停地遭到暗杀。
这个余敏忠就是被自己人杀死的烈士,因为工作性质,家庭方面一律保密,没想到他竟然是余家后人。
不愧是烈士家属,余家人有觉悟。
可这样有觉悟的人家正被人迫害。
贺司令让顾南城带人把余家夫妻接出来,他拿着这些证据向其他部门申请,一定妥善安置余家人,光荣之家的牌子不能少,补助更不能少,听说余家祖宅被人占了,一定收回并归还给余家。
身为革命军人,保护不了烈士军属,他们对不起身上的衣裳,更对不起国家赋予他们的使命。
顾南城当即带着人去了革委会,把余家夫妻要回来,当然事情不会顺利,他们和革委会的人员发生了冲突。顾南城表示,余家是烈士家属,祖上资助过组织,证据确凿,毋庸置疑,要是死在革委会,谁能负责,谁敢负责?
革委会的人都是人精,没人敢负责,更没人愿意负责,只能放了余家夫妻。
余家夫妻得见天日,对顾南城感恩戴德。
“你们生了个好儿子,回去后好好养身体,咱们见面的机会多着呢。”顾南城让人把他们送回去。
他知道余家如今一清二白,先去后勤申请了些物资,让人给余家送去。
余家夫妻更是感激,余乾安看见爹娘回来,抱着他们痛哭,嘴里嘟囔着,你们回来就好。
他真怕爹娘再也回不来了。
宋兰花听了余家的事,也是感慨良多,谁知道中间会有那么多事,她看似烂好心,也帮着组织挽回了一些损失。
要是任由那些人胡作非为,余家夫妻要是各有三长两短,余乾安将来要是知道真相得多寒心。
她不清楚,余乾安就是书中反派,书中余家夫妻惨死,弟弟妹妹相继病逝,他彻底黑化,报复社会,成了毒枭,不知坑害了多少家庭。
顾南城道:“光荣之家的牌子发下来,余家也能安稳度过这十年了,改革后一切都会好。”
又过了两天,革委会主任亲自给余家颁发光荣之家的光荣牌,另归还余家祖宅,及补偿费二百元。
余家人觉得该感谢的人是宋兰花,要不是她,那些陈年往事不会被人翻出来,他们更不会知道大哥曾是地下工作者。
这一日宋兰花休息,在院子里拔草,就看见余乾安三兄妹带着一对夫妻进来,从面相上他们是一家人。
宋兰花赶紧出来,洗了手把人迎进屋,先问余家夫妻身体如何,又问现在回祖宅住了吗?
余家夫妻先给宋兰花鞠一躬,一一回答,满含热泪感激说:“谢谢宋医生,要不是你,我们一家不知道怎么样呢。”提着一袋榆钱放顾家桌上,“我们老宅有棵榆树,天气好,榆钱全长出来了,不知道您喜欢什么,就想着摘些给您尝个鲜。”
他们想买点珍贵东西,可儿子说,宋医生不收那些贵重的东西,上次摘的荠荠菜,宋医生很喜欢,做了荠菜包子,请相熟的孩子们去吃了。
儿子们也吃了,还说和母亲做的一样好吃,有妈妈的味道。
余家夫妻想来想去,也想不出送什么,余乾安看到了榆钱,决定送榆钱,宋医生一定喜欢。
他们知道宋兰花忙,还贴心的摘干净了,洗洗就能吃。
宋兰花确实喜欢,连连夸榆钱干净新鲜。
在现代时她就喜欢吃奶奶做的榆钱窝窝头,这个时代她同样喜欢。
宋奶奶做的榆钱窝头,软软的,散发着榆钱特有的味道,蘸着辣椒酱或者蒜汁儿,真的是绝配。
余家人见她真喜欢,也高兴说家里还有,有空都摘了给她送过来。
宋兰花摆手拒绝:“吃一回就够了,图个新鲜,哪能天天吃,从上树到摘干净,费不少事呢。你们刚出来,我给你们看看身体,别亏了身子,趁现在有时间有机会,我给你调理一下,保证能长命百岁,过个十来年,娶个儿媳妇,抱上大孙子,那日子才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