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第4页)
临近傍晚,竹竿将如墨江水拨开,点点灯火出现在码头,雾好像都散了些,梅州城熟悉的叫卖声终于又回到了赵明熙的耳朵里,他长舒一口气连连点头,好像要把从陇南带回来的浊气都吐干净似的。
钱婶儿的铺面很干净,一般只在早上和晚上开,早上给那些上工的伙计准备吃食,深夜就给像赵明熙这般熟悉的小老板准备夜宵。
小小的临界铺面灯笼也就挂了两盏,厨房里熏出来的热气把纸灯笼的颜色蕴的模糊又温暖,赵明熙寻了个小桌揣着手抬头看那小灯笼,只觉得这烛火的颜色都比陇南赵府的温柔些,他家的灯笼颜色是扎眼的红,隔老远瞧见就能让人心头一紧,哪里像这小铺面的灯笼,坐在底下让人放松的快昏昏欲睡了。
“哎呀我的小盐老板呦别在婶子的店里睡啊,吃完这碗馄饨回家好好睡一觉。”
钱婶放下碗,双手在围裙上蹭了蹭后点了点赵明熙下沉的脖颈,蹲在街边帮忙扒蒜的钱叔吁了老婆几声有点嫌弃,“去去去,你懂什么,人家小盐老板今天心情不好,打个盹嘛又不会怎么样。”
“我又不是不让他睡,在这儿睡要着凉的呀……”
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絮叨让赵明熙的睡意更加来势汹汹,钱婶拌嘴的声音就跟催眠似的,赵明熙撑着下巴,一个不小心差点把头栽进汤碗里!
“嗯!”
“回趟老家这么困?”
赵明熙一个机灵清醒过来,两根筷子吧嗒吧嗒掉在地上,他都没顾得上捡就看见一水墨绿裙子晃在自己眼前,他视线上移赶紧揉了揉眼睛,这回是彻底醒了。
不光醒了,华雀感觉赵明熙的眼睛都亮了。
“你也来这儿吃饭吗?”
“嗯……啊,对啊!我刚下船,跟着钱叔来吃点。”
华雀笑了笑,转头十分熟络地跟钱叔打了招呼,“钱叔,四个包子,两碗馄饨,不加葱花啊。”
瘫坐在旁边的阿芸本来累的直锤肩膀,一听华雀点菜赶紧插嘴说自己不够吃,今天实在是累,得再加两个包子。
看阿芸满脸疲惫连水都懒得喝,华雀也是难得挂着倦容,赵明熙帮她俩拿了筷子便问干什么去了,弄的这么晚。
“而且,这个时间你们不该在笼馆吗?”
华雀没说话,阿芸睡眼惺忪撑着下巴俨然要栽倒下去,“笼馆的夜晚,已经没有我们师徒俩什么事了。”
“看你这么不情愿,不如别跟着我这个师父了,趁早求徐阿嬷给你找几个客人?”
华雀接过筷子拿手绢仔细擦着随口一说,阿芸倒是吓的睡意全无,赶紧靠在华雀的肩上撒娇说什么知错了,相信师父能东山再起的。
两碗馄饨上桌,华雀给阿芸推了一碗也没接她的话茬,而是转头对赵明熙解释今天出来到底做了什么。
“最近负责笼馆内务,核算菜金时发现有些支出高的离谱,所以带着阿芸出来打听打听现在的行情价格。”
赵明熙仔细听着,发现华雀真是干哪一门都很认真,原来接客时就没人能比得上她,现在管了后勤,竟然还会细心到真的去对帐。热腾腾地馄饨摆在华雀跟前,馄饨鲜香的味道仿佛有了具象的白气环绕在华雀的耳边,阿芸在旁边安静地啃着包子,华雀耐心地对赵明熙现在的市场行情。
她说其实梅州城的百姓过的都很苦。
肉价菜价普遍虚高,其实也不是小商贩们爱占小便宜,有很多店老板跟她背后的税收压的他们不得不把价钱一提再提,而笼馆的老龟公之前为了吃回扣,也会跟徐阿嬷虚报菜价。
那些做小生意的老板们赚的并不多,拖家带口也只能挣个糊口的钱。
赵明熙仔细地听着,他现在还有睡意,可不知为什么,这么浓的睡意他依然能听清华雀给他说的每一个字,讲的耐心又细致。
这些问题,从来没有人同赵明熙讲,哥哥们不会爹更不会。
“所以税收都去哪儿了?”
华雀吃了口馄饨轻轻晃动着汤勺反问他,“对呀,所以税收都去哪儿了呢?”
赵明熙撑着下巴,他强睁着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了知府老爷那张苦大仇深的脸,他摇了摇头,“不会吧,应该………不会吧。”
华雀只是笑了笑,她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而是让赵明熙赶紧趁热吃,吃完好好回家睡一觉。可赵明熙不想回家睡觉,即使现在困意正浓,他也想听华雀多说一句话,多说一句话心里都踏实,眼前的馄饨和华雀好像让去陇南江上的雾都散了。
散的一干二净,只有好多个小灯笼悬挂在街道。
“是赵明熙赵老板吗?”
小灯笼们被晚风吹灭,赵明熙眯缝着的眼睛被不速之客惊了一下,猛地睁开。
他抬头看了看,是个穿官服的年轻人,腰间佩刀身材挺拔,看这样子倒跟曹忌有几分相似。
赵明熙有些莫名其妙,他本能把身体往后仰了仰,又看了看华雀。
“是啊……有事?”
那位年轻的不速之客弯了弯身,一点儿也不拐弯抹角,“我家大人想与赵老板聊一聊。”
大人?赵明熙又仔细审视了一遍对方的穿着,确定那位大人说的就是曹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