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页)
敌国当前,先皇的死讯秘不外宣,等燕国按约定将七皇子段晏送来当质子后,大昭新帝登基的消息才远远传过去。
然而质子已入大昭京城,签订的契约也已经是板上钉钉,即便燕国心有不甘,也只得暂时忍耐。
被作为质子的燕国七皇子段晏,年二十二,少时便极负盛名,六艺无一不精,兼之容貌出色,在燕国境内颇得人心。
据说与昭国之战,段晏也自请参军,出了不少计策,让燕国硬生生以十万兵力抵御大昭王朝的三十万大军两月之久,虽最后仍是战败,其才智谋略却不容小觑。
也正因为如此,宁诩的父皇病逝前,指名要燕国献上七皇子为质,不仅是要羞辱敌国,更是考虑到段晏此人的威胁性。
然后段晏刚刚被回京的军队带进宫中,龙椅都还没坐热的“宁诩”就下了圣旨,马上要把人洗干净了送入寝殿,晚上就要临幸这位才貌双全的年轻质子。
该死的昏君!宁诩在心底对着自己破口大骂。
与段晏相比起来,“宁诩”这个角色的人设,就显得尤为敷衍起来。
年少时不如前头的几个皇子表现亮眼,长大后更是脑袋空空性情骄纵,登基不过一月,宁诩就在自己的御书房里翻出来十几道挑选年轻男子充盈后宫的旨意。
宁诩:“……”
啊啊啊啊,怎么不仅是个草包,还是个断袖中的变态啊!
就因为年少时曾被先皇呵斥不许对男子动手动脚,勒令洁身自好不能招惹任何男女,登基后不受约束就无法无天了吗?!
宁诩知道这段往事,还是因为掌管帝王寝食事的宋太监昨天给他递了本“秀册”。
上面记录了刚刚被送入后宫安置的七八个青年的姓名及基本情况,其中便有段晏。
同时,这位宋公公还温言劝诫他道:
“陛下,奴才知晓您从前在府中孤寂苦闷,但这世间风月一事,不一定要急着囫囵吞枣,否则容易伤身呐。”
“陛下还是以江山社稷为重,来年纳几位正经妃嫔,给宫中添个皇子公主的才好……”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进来奉茶的御前大太监马公公听见了。
宁诩尚且还没什么反应,马公公倒是立即喝止了同僚的话。
“陛下是天子,天子跟前,哪有我们这些奴才说话的份!”
“……”宁诩收回散漫的思绪。
马公公这个人,总让宁诩觉得不舒服。
特别是几天前那个夜晚,寝殿大门竟然被从外头锁上,以至于他这个“陛下”只能和段晏滚作一团,来缓解药效带来的不适,简直是倒反天罡!
马公公的那套说辞,宁诩是半个字也不信。
他不禁思考起另一个问题来,那天夜里,段晏也就罢了,但宁诩身上中的药,真是他“自己”服下去的吗?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人所为?目的为何?
宁诩心烦意乱地摆弄着案上的奏折,暂且将这个问题搁置在旁,但看见那些折子,头又疼起来。
他已经连续三天逃避早朝了。
虽然因为新帝原来也不是什么勤政的性子,这几天没有通知各官员来朝,倒也让众人心觉平常。
但他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他不要亡国啊!
宁诩的高中历史学得一般,只记得教科书上的内容了,但好歹也知道,当昏君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轻则被兄弟夺位砍死,重则亡国后再被吊在城楼上砍死。
真要躺平的话,那就离死期不远了。
宁诩已经从几日前刚刚穿书的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现在活得虽然不是很有滋味,但也并不十分想去死。
那就姑且努力一下……
宁诩硬着头皮开始看折子。
这个官员说他家里的美酒甚好,要奉几坛给陛下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