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开干!

麻辣火锅是真的很好吃啊,又麻又辣,冬天里也能吃出一身汗,冰糖雪梨汤冰冰甜甜的,正好能解吃肉后的油腻。

花菲菲、韩景、徐飞也从未想过,自己竟有需要解腻的一天。

花菲菲已经决定回家一定要和父母絮叨下乡肉吃到饱、没有菜吃的可怜(花父花母:……这孩子疯了吧?)。

这个晚宴可比刚来一天少了陌生与局促,和谐热闹许多。

次日,四人一并出发,徐飞打算去镇上买年的同时,也送他们一程。

村里还有村民出来“偶遇”他们的,尤其是小孩,天真地问,他们会不会回到城里,再也不回来。

韩景和花菲菲条件反射说不会,话说出口才发现已经说了什么。

一开始,他们是迫切想要回家的,现在回家反而有一点点不舍,不舍得这青山绿水、乡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还有同伴。

来到镇上,先去邮局,徐飞和花菲菲又有报社回信。

徐飞的回信依旧很多,不止燕京,还有其他城市的报社,花菲菲也有进步,让人惊喜的是韩景终于破零,喜不自胜,拿着信笑的像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徐飞不由问叶榆:

“真的不写吗?”

见过叶榆的字,还有时不时听她口中蹦出奇怪但意外有道理的词,他不认为她是写不了文章的人。

相反,叶榆若是写了文章,他绝对报名当第一个读者。

“不。”

叶榆理智且坚决地拒绝,她不缺那一点稿费,对于成为文豪之路也并没什么兴趣,祝福他们新的一年越来越旺。

几人又关注了报纸上的其他文章。

不出意料,果然有同批的其他知青作者,尤其是青年日报,知青的文章加起来几乎占据大半江山。

文章内容大部分都是向阳,歌颂祖国和人民,但也有极个别批判性内容,这还真和徐飞那篇写供销社现状的文章有关。

因徐飞第一次投稿质量过硬,收到第二次投稿后,报社编辑是期待的,主要是这个时刻大佬要么被举报要么缩着不敢出头,他们真的急缺文章啊!

一看内容,每篇都不错,最有记忆点的却是一篇批判性文章。

“这要不要发表?”编辑倾向于发表,但他必须考虑整个报社乃至于自己的家人,将文章上交领导审核。

领导也不太确定,针对此文,报社连夜开了一个会,会议上众多编辑激烈争讨。

结果是登报。

一来供销社不涉Z;二来徐飞的文章内容虽然是现实批判,但言语并不犀利,处处还报有对未来国营商店的美好愿望,言语中溢出一个有志之士的拳拳爱国之心;三来当然是徐飞下乡知青的身份。

报纸刊登后,果然引发热议。

在这个商品经济被抑制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去国营商店买东西,文章里描写的售货员仿佛就在他们身边,连翻白眼的动作和讲话的语气都一模一样。

这真的太生活化了,只要是个人会说话都能掺和聊上一两句。

传播的力度一下子上来了。

结果也是喜人的,全国上下的国营商店都有因此而整改,甭管是不是暂时的,很多人都反应,现在去国营商店乃至于国营饭店,售货员或服务员的态度好了许多,至少不再个个是大爷。

也因这篇文章引发的议论与促成的改变,让知青们看见乡下建设竟然还能这样?!而且说实话,乡下的确穷,能挣点额外稿费还能改善生活。

于是不管是歌颂的文章,还是批判的文章,层出不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