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0100(第20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曾为司隶校尉,如今看管粮仓的袁绍,岂不就是陈纪说的先为武将后为文官,还对陛下没有功劳可言的人?

好哇,他们终于找到应该投谁了!

这下也不用遗憾会连累某位将军了。

……

而此时的袁绍只觉背后一阵凉意,却不曾想到危险的来路,只因,他面前的种种,也同样让他浑身发冷,仿佛于春日,也置身在冰窟之中。

在他的面前,摆放着三份文书。

一份,是因他的亲卫寻索道人史子眇被焚毁的住所,找到了他早年间一位僮仆的线索,于是一路追寻过去,问来了些东西,记录在信中,送到了他的面前。

那史子眇早年间得蒙先帝看重,将皇子刘辩寄养在了他这里,以避开宫中皇子早夭的厄运,而这位皇子是谁,不必有所怀疑。

按照那僮仆所说,皇子刘辩的鼻翼有一点小痣,袁绍记得清楚,这个特征,只存在于现在的荥阳王身上,不在陛下身上!

一份,是许攸送来的书信,说袁术在黑山军中问询得知,陛下在军中时,甚少亲自书写文字,就连最开始送给卢公的书信,也是由军中文士代笔而成的。

偏偏陛下出口成章,谁也不会怀疑,他有任何的问题,只觉这才是皇室子弟应有的素养。

可是……

在袁绍的面前,有了第三份文书。

那是刚刚登基的刘辩向车骑将军何苗颁发的一道诏书,是一封少有的由陛下亲自提笔誊抄的诏书,也因其涉及外戚封侯之事,被妥善地保存了下来,虽经历了洛阳大火,仍旧完好无损!

何苗早在董卓入京之前,就被部将乱刀砍死,以至于从未有人再想过搜索他的府邸,从中得到些什么。

不,应该说,原本也不该有人如袁绍一般,搜索何苗的府邸,只为了找到一份“陛下”的亲笔书信!

他找到了,也看到了。

这亲笔书信上的字迹,和荥阳王绘制官员朝服图纸之上的批注,一模一样。

这是为何呢?

袁绍闭上了眼睛,心中的惊涛骇浪,说不出是掀起得更为激烈,还是忽然间,因为得到了答案,而恢复了平静。

他从来就没有记错陛下的脸,如今皇位之上的,也不是真正的汉家天子!

【作者有话说】

这章前半段写得卡卡的,更新晚啦,评论区掉落200个红包,上一章的发了~

第96章第九十六章(一更)

◎律法与牧鸭◎

可这个结论,在此时得出,到底有什么用啊。

姑且不说,他接受了来自刘秉的“惩罚”,就是认可了他那“陛下”的身份,就说如今好了。经由河内河东短暂的大疫爆发一事,陛下这果断而有效的处理,已让司隶百姓更为确信,他就是天命所归,大汉真正的君王。

哪怕还有董卓在关中宣告世上另有一位皇帝,除非凉州战局有所反转,不然,董卓被围剿落败,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就连刘辩,被他找来的种种证据证明是真正天子的人,都已经认可了刘秉的皇帝身份。

那么袁绍没能在对方立足未稳的时候,揭穿对方的真假,就已经失去了那个最好的机会。

从理智上,袁绍很清楚,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对眼前的一切装聋作哑,甚至是把这些所谓的证据,都给直接消除,权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可当他的目光重新落在眼前这三份文书之上时,他心中又还酝酿着另外的情绪。

他困惑!不知为何有人能如此顺利地顶替皇帝的身份。

他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受困此地,眼看已错过了立功升迁的机会,从四世三公之后的名门天骄,变成了此刻在尘埃中翻滚的人。

他也恐惧!

刘秉的身份是真的有问题,这就意味着,他之前对自己前途的猜测,不仅是真的,还有可能因为他知道得太多,迟早招来杀身之祸!

那不仅仅事涉权力之争,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文书之上的墨字,夹带着骇人听闻的消息,难以避免地随着袁绍此刻的头晕目眩,而在他的眼前旋转,跳动,压得人眼前钝钝作痛,仿佛是一把把乌黑的刀,迫使他尽早做出决断。

偏偏四面无路可走,就连那个讨人厌烦的兄弟,都因身在凉州而不在他的眼前,让他无从将此事告知。

此刻的辛酸苦楚,竟只有他一人得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