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0(第15页)
提到自己的死亡,李暮歌想起了良嫔。
良嫔在小说里可是哭得几次昏厥,现在六公主死了,良嫔应该会更伤心吧。
“回殿下,梧桐殿那边还没有消息。”白芍上前行礼回道,一直有宫人在梧桐殿盯着,可惜迟迟不见良嫔醒来。
“去太医院多请几位太医吧,母妃定是被六姐的事刺激到了,务必要请楼太医过来看看,他最擅长看这种神智有伤的病。”
楼太医更重脑疾,并不擅长医治心病,或者说,任何一个太医都不擅长医治心病,喊他来其实什么用都没有。
不过十四公主既然发话指明要楼太医来了,那自然要将楼太医请过来。
不巧的是,今天晚上楼太医并未在太医院当值,他前两天摔断了腿,近些日子都不能入宫伺候了。
所以最后到梧桐殿看诊的人是楼太医的女儿,女医楼心澄。
楼心澄今年三十二,自她十六岁入宫为女医,至今已经过去十六年,她入宫的时候,皇帝还不是李麒,而是盛天皇帝。
大概是因为她曾经生活在盛天皇帝统治期间,所以她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韵,李暮歌说不明白,反正就是觉得楼心澄要比寻常人更稳重镇定。
也许这是楼心澄医术在身的原因,普通人看见医生,就会觉得医生很可靠。
“卑职见过长安公主,殿下万安。”
“楼小太医免礼。”
女医是宫里的官职,这个官位就叫女医,隶属于太医院,因为太医院有个楼太医了,所以大家常喊楼心澄为楼小太医。
“还请楼小太医为本殿下母妃看诊,若是母妃能安然无恙地醒来,本殿下定会到父皇面前,为楼小太医请赏。”
李暮歌见到每一个太医都是这套说辞。
她不会威胁太医,说什么你看不好就陪葬之类的话,那是医生啊!培养一个靠谱的医生,在现代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古代简直难度爆表。
每一个医术精湛的太医,都是瑰宝!是能救命的存在!
威胁恐吓或者真砍了,对她有什么好处啊?等真病了,找不到医生,她又不能把人复活。
楼心澄应了声是,离开前没忍住多看了长安公主一眼。
她听闻长安公主的亲姐姐六公主殁了,她的母妃良嫔本就重病不起,闻此消息更是彻底昏厥,一整天了都没醒。
如果是她,一夕之间母亲和姐姐都出了事,肯定会慌张失措至极,不知该如何是好。
可长安公主不光已经将六公主的丧事办好,还不忘关心良嫔,当真是懂事极了。
关键是在这个时候,长安公主依旧态度亲和,并不过度苛责宫人和太医。
这让楼心澄想起之前在华景宫的事,当时十公主重病,华景宫的宫人和太医全都被淑妃折磨得死去活来,太医还好一些,毕竟有官职在身,虽说医工比不上正经大臣,但远比那些宫人要强。
华景宫的宫人,不知换了几批了。
宫里如淑妃一般的主子才是常态,像长安公主这样心善,知道冷静对事的主子,实在是少。
楼心澄觉得李暮歌是天生性子纯善,不会为难他人,却不知有时候越是遇事冷静,越是没有感情。
感情就是会让人失去理智,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悲伤愤怒的情况下时,做出的事情往往是没有逻辑,十分极端的。
感情和理智是不能同时拥有的两种极端状态,一旦同时拥有,必定是其中一方压过了另一方。
李暮歌的理智,完全能够压过她对良嫔和六公主的感情,一想到良嫔的双标,六公主的狠心,她演都演不来悲伤。
要不是每次都能回想起死亡时的恐惧与痛苦,她在皇帝面前根本掉不了眼泪。
很快,就有太医从里间出来了,李暮歌能听见锦文她们的哭声,显然这些太医没有一个能让良嫔醒过来的。
果不其然,出来后,太医一个接一个给李暮歌行礼,一脸惭愧地说自己医术不精。
还有个太医说,良嫔目前性命无虞,只是一时无法接受六公主逝世一事,才会沉睡不醒,等她能接受了,自己就醒了。
言下之意,就是连药都不用开,全靠良嫔自己好起来。
李暮歌听完他们的话后,什么都没说,出来一个太医,她就送走一个太医。
确定李暮歌真没有发火,那些太医离开时,脚步都有些虚浮,充满不真实感。
他们还以为李暮歌会臭骂他们一顿呢,传闻这位长安公主性格温和,果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