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730(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真奇怪,有利于淑妃的时候,政事堂就像是不存在,不利于淑妃的时候,政事堂有一堆国事需要皇帝处理。

“你这孩子,可真是促狭。”良嫔虚空点了点李暮歌,“政事堂的大人们都有孩子,岂会不懂陛下爱子之心,君臣互相体谅,此乃盛世明君贤臣。”

大庄明面上,确实可以称之为盛世,自盛天皇帝至今,一直保持上升的架势。

当今皇帝可称之为中兴之主,但古代社会,封建皇权统治下的人间,盛世又能维持几时?

李暮歌靠笑容隐藏了眼底的冷意,烈火烹油,光鲜只是表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才是真实。

“儿还小,没接触过朝政,不懂君臣相处之道,还请母妃莫要笑话儿。”

良嫔当然不会笑话李暮歌,她今日将李暮歌叫来,正是因为知道李暮歌不懂朝政,才想要“指点”她一番。

“你明日便要去国子监读书,国子监里的学子大多已有功名在身,再考过乡试和会试,便能入朝为官,你到国子监后,需得好生对待你的同窗们,不可依仗公主身份,欺负他们。”

“儿谨记母妃教诲。”

良嫔言下之意,就是在外不要拿公主身份当筏子,到处树立敌人,给她和宁家添麻烦。

良嫔见李暮歌态度端正,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自盛天皇帝以来,皇室一直想从民间寻得更多贤臣名士辅佐君主,可惜千里马少有,多是庸碌无为之辈,国子监是世上良驹最多之地,你若是眼光独到,或许能寻得一二良臣。”

李暮歌点点头,明白了,国子监里哪个学子优秀,她就先过去跟人打好关系,反正不能跟人交恶,以免过后出个“千里马”成为她在朝堂上的敌人。

良嫔见李暮歌点头如捣蒜,满意极了,“你可比你六皇姐要让人省心多了,好了,没事儿就回去睡吧,明天记得早些起床。”

李暮歌感觉良嫔下一秒就要让她别迟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

如果原身在的话,肯定会被良嫔这句话刺痛吧。

明明是她好不容易摆脱学校霸凌,打算去上学的日子,却非要提一句她比六皇姐省心,听话懂事的孩子,好像一直会被亏待。

李暮歌起身行了一礼后退下,好在她不是原身,良嫔任何反应都不会叫她难受。

“六皇姐自万寿宴后,可还入宫见过母妃?”

出了梧桐殿,李暮歌问等在外面的翠玉。

翠玉已经跟梧桐殿昔日关系比较好的姐妹们聊了不少话,交换了情报,她点点头,回道:“回殿下,六公主今日入宫见了良嫔娘娘,离宫不到半个时辰。”

今日因为宫里有丧事,宫门落锁时间比较晚。

“她来干什么?”

白天良嫔都在华景宫那边,六公主只能下午来,算上在路上的时间,六公主根本没法在梧桐殿待很久,时间非常赶。

所以是有什么急事,非要今天来不可。

“入内后,六公主屏退左右,无人知晓她与娘娘说了什么,只知她来时,神情阴沉,像是心情不佳。”

李暮歌突然想到了大公主府上的事,那些幕僚全被驸马带走了。

要说今日发生的变故,与六公主有一点儿关联的事情,也就这一件了。

李暮歌没再想下去,她手头没有任何指向李易曲的证据,想再多也不过是凭空想象,没有实证就永远无法落实她的想法。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李暮歌就起来了。

不过她起得不是很早,之所以没有天亮,是因为今天阴天,外头正在下雨。

濛濛细雨,并不会影响出行,李暮歌叫人安排了马车,一路往宫门而去,在宫外与颜士玉汇合,两人一同往国子监走。

国子监在外城,距离王公显贵们居住的朱雀大街要远上许多,出了朱雀大街,路边嘈杂声多了起来,来往的人也多了。

李暮歌撩起车帘看向路边,路边的小摊贩正在售卖各种吃食,此刻雨停了,晨光乍现。

光落在那些吃食上,还有路过的行人身上,也顺着李暮歌撩起的车帘落在她身上。

李暮歌只觉浑身一松,她好像终于走出了炼狱,走入了被烟火气笼罩的人间。

“蒸饼——新出笼的蒸饼!”

“热洛河!暖身养胃的羊汤!”

“胡麻饼,三文一个!”

叫卖声不绝于耳,街边坐着不少身着长袍的文人,还有一些长胡子的胡商,喝着面片汤,手里拿着馒头,一口接着一口吃。

大庄的吃食类似唐朝,面片汤叫馎饦,馒头叫蒸饼,街上常见的肉多是羊肉,少有猪肉,更没有牛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