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030(第3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和乡镇上只有灰扑或者透着土气的花绿穿着不同,这儿看到更多的是体面靓丽。

男人身上的皮衣夹克,工装夹克,潮气的牛仔,皮鞋,女人身上靓丽的大衣,得体的套装,高跟鞋,随处可见的时髦卷发,更有些手上或者肩上还拎着挎着精巧气质的皮质小包,拎着的皮箱也那么的漂亮,从身边走过还带着一股香气。

顾若从下火车就感觉到眼睛不够用了,曾经她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

“抓牢我。”

人实在多,稍微不注意,就有人碰撞过来或者手上的行李不注意打过来,为避免再出现之前上车那会儿的情况,这回孟添没管手里拎着的东西,把顾若整个护在了身前,手自她手腕握住了她胳膊,另一只拿行李的手圈在她

另一侧。

“嗯,好。”

顾若从眼花缭乱里回神,也发现人实在多,比之前在渝南站的人还要多上一倍的感觉,原来他们就被推搡着往前了,这回更是,被挤得几乎要站不稳,不过有孟添在身边,她倒没有感觉到慌,只紧了紧抱在胸前的编织袋,另一只手牢牢把住了他护过来的手臂。

下车一分钟,挤出站台花了近十分钟,车站外面就是公交车站台,人太多,他们行李更多,天空还飘着细雨,三个人没在车站多停留,赶上最早一班公交车上了车。

上车坐上座位,顾若一双眼便看向了车窗外。

余暨这几年发展迅猛,经济上连续几年稳居第一,地面上落成的大楼大厦更多。

凌晨五点多,街道还亮着路灯,城市还正沉睡,外面细雨飘着,却不见破败萧条,只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绿荫成林的行道树,还有一些商店大楼刚要开业或者年前做完活动还没取下的红绸布横幅。

这是和最多只有两层楼房的镇上完全不同的地方。

“我们现在是去柳村吗?”

顾若这两天在火车上和蔡大姐聊得比较来,蔡大姐还把她现在住的地址给了她,让她有空去找她玩,顾若也从她那儿了解到了很多,尤其是柳村那边的发展,知道那边有很多厂子,顾若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到地方看看了。

“嗯,去柳村。”

孟添从上车后就很沉默,他本来话就少,现在更惜字如金,不过顾若没注意到,她兴致勃勃的又看向了窗外,时不时指着外面的一些高楼问一问那边是哪里,做什么的。

公交车在路上开了近一个半小时,从原来的城市一边经过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到了城市的另一边郊区。

毕竟是郊区,哪怕这边村里许多人家都造起了来两层半高三层高小楼,但也改变不了它是农村的事实,宽阔的马路变窄了,原本的柏油马路变成了水泥石子浇的水泥地,街道两边的房子看到的更多的是老房子,和他们小镇上差不多,平房砖瓦房偏多,偶尔有栋两层三层建筑。

和火车站那边看到的时髦穿着不同,街上赶早市的人穿着也就比他们镇上的好了些,入目所及依然是一张张劳动人民的脸。

可能一路听到的都是这边的繁荣,欣欣向荣好挣钱,顾若对这边的想象和市中心那边差不多,现在这样她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和落差,眼里的兴奋劲儿渐渐少了许多。

“柳条到了。”

随着车上售票员的一声喊,车子在一处公交站台边停下。

坐前面的孟广德先起来背上了自己的牛仔背包,再两手拎过地上的编织袋等着下车,顾若看着也赶紧站了起来,车子还没停,站起来多少有些晃,边上孟添伸手拉了她一下,“不着急,等他们先下。”

“嗯,好。”

顾若应了声,倒是没着急了,转身去拿自己的行李,孟添只帮她把比他们小一半的牛仔布背包拎在了背上,剩下的袋子依然被他一个人包揽了。

顾若看着,看一眼自己还在刚蜕完血痂一片红的手,没说什么跟着他下了车,她这回的伤好得实在慢,很多事都帮不了他,反而被他养得有些四体不勤了。

还得快些好起来,到地方了,他要忙起来了,她也得尽快适应下来,总不能事事指着他照顾。

“你那边屋还没收拾,先去我那边吧。”

下了车,孟广德犹豫了下和孟添顾若说道。

前几天孟添打电话回余暨让人给他找房子的事没有避着孟广德,他知道他房子找得不顺利。

倒不是这边没有房子出租,这几年来余暨打工的多起来,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造新房,然后把原来的房子按间出租出来给打工人。

出来打工的家里有老有小,只要过年很少有不回去的,为了省下过年这个月的房租费,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退房。

这会儿村里随便上门一家问都能问到房子。

只是孟添的要求太高了。

他不要老房子,也不要太脏乱差的房子,他想租房东新建的新房。

怎么可能呢。

余暨虽然不像别的地方那么排外,有些家里只有女儿的人家还给招外地女婿,但他们的新房却很少有出租给打工人的。

不放心,打工人每天都忙,从早到晚的忙,大部分把自己收拾规整了都不错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收拾贴着瓷砖的新房,更何况一间屋,要烧饭住宿一起,没几天就把新房熏黑了,出租出来不划算。

所以村里有几家试着出租自家新房,发现没赚到钱,反而在人搬走要花一笔钱另外装修房子后,都不再出租自家新房了,大部分都拿自家以前的老房子或者平房出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