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造船厂内受辱(第1页)
明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奉命七下西洋。
大小船舶数百艘,昼夜星驰,远渡重洋,途径占城、旧港、锡兰、柯枝、古里,远及慢巴撒诸地。
郑和以船为桥,建立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留下不朽的海上传说。
然而种种原因影响下,此后百年,海禁政策益发严格。
直至隆庆元年,部分港口开放海禁,允许贩售东西洋货物。
海内外商贾云集漳州月港,切断的桥梁连接起来,异国商人带来了新鲜的海外事物,不同语言文字、不同风俗习惯在此地相聚、碰撞,引来文人中开明之士的关注。
某日,一本以外语写成的书记流入漳州书院,民俗学者云睦闻此消息,邀好友一同造访书院……
漳州书院临江立于高阁,码头熙熙攘攘的景象一览无遗。
藏书阁内一对文人打扮的年轻男女正在低声交谈。
云睦:“各地风物不尽相同,琉球虽受周边国家影响颇深,却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相传古琉球人还用歌谣吟唱万物盛衰、英雄故事……”
尽管少女尽量压低声音,只是手上香扇却不自觉的摇动着,激动之情早已一览无遗。
陆礼渊:“原来如此……没想到云姑娘对琉球风俗也有了解。”相貌清秀的男子微笑附和。
云睦:“家中曾与琉球商人有生意往来,言谈间提及过当地风土民情。”
少女略微停顿后继续说道,“只是可惜没能再多了解一些。”
陆礼渊:“难怪听说书院收藏一本琉球游记,就急着来看。”男子打趣道。
云睦:“用于研究海外的书籍本就稀少,自然不能放过任何机会。”
此时少女的双眼仿佛闪烁出星光一般,语气也变得激动起来,身体不由自主凑了过来,咫尺之间四目相对。
这一举动着实让陆礼渊有些措手不及,平时素来温文尔雅的大小姐一旦和古籍、异域文化这些沾上关系立马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似得。
陆礼渊为了缓解这略显尴尬的状况,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岔开话题。
“对了,沈兄不是你的护卫吗,今日怎么没来?”
随着话题被生硬的转移,此时少女方才意识的自己的失态,立刻慌忙的转过身去还不忘用香扇挡住了半张脸,顿了片刻缓缓开口道,“说是市舶司的提举大人有事召见,敬辅要晚点才能到。”
“二位久等了”一位学者来得恰到好处,“这本书籍由番语写成,书院内无人能读,便被撤下了。因此花了些时间寻找。我已将将她放在书架上,二位可自行参阅。”语毕,便放下书本默默离开了。
少女如获至宝般的自顾自翻阅起来,而陆礼渊因为无法看懂番文只得变为观察云睦的神色,时而凝重时而欣喜。
《琉球纪行》
作者:佚名葡萄牙语
在海上不知漂流了多少日子,最后被浪头送上了一桌岛屿。
偶尔经过的渔民救下了我,他们告诉我,这里是浮岛。
当地民风朴实,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在此地一流数月,记录岛屿的草木景观,还于城郊某地见到一座遗迹,只可惜去时匆匆,未能详细观看。
“如何?”见云睦翻阅完整篇纪录后,陆礼渊询问道。
“这本书由葡萄牙语写成,记载了作者在那霸的见闻。但有些地方含糊其辞,语焉不详”从回答中不难听出少女多少有些失望,“最近有不少类似游记,实在真假难辨。”最后只能微微摇头。
见此景象,陆礼渊也觉得不便再追问下去,于是两人便陷入了小小的沉默之中。
“小姐——”一声洪亮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打破了寂静。
“敬辅,事情都忙完了?”云睦走到窗前向下俯瞰,一位官家着装手持宝剑的俊朗男子正抬头望向两人。
“……”男子沉默片刻开口道,“前些日子一艘来路不明的船随风漂流至此,船员皆是琉球商人。提举大人委托我出海护送落难商人回国。”
“什么时候出发?”显然这有些出乎云睦的意外,于是急切的追问道。
“眼下便要走,因此特来向小姐辞行。”说完就做出了告辞的手势。
沈仕虽然常年担任云睦的护卫,但同时还是隶属于漳州市舶司的特殊在编人员,故而当朝廷有命之时还是当以朝廷任务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