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第18页)
但此时皇上却点名让他回答。
一是他是虞家女婿,更能替未来的皇子着想,二是他为人刚正,也许会秉公直言。
程宪章早已为此事思虑再三,他心中赞同侍中大人所言,却无法不替虞家着想,此时上前,开口道:“臣赞同中书令大人之言,若担心社稷不稳,皇上可提前钦定忠正贤明的辅政大臣,令辅政大臣按皇上遗旨行事。”
这样将大权交由辅政大臣,而非虞家人。
皇上静默之后问他:“若朕传位于未出世的皇子,而提前处死虞陟呢?”
程宪章不由一震,立刻跪下道:“皇上恕罪,臣为虞公孙婿,论公理论人情,都不敢妄作此议论。”
皇上沉默不语。
其实程宪章的“不敢妄议”,又怎么不是一种态度?
作为孙婿,他没有当场反对,而是退出决策,是因他非常明白若小皇子登基,自己的岳祖父正是可怕的外戚势力,必会导致社稷不稳。
但也因此能看出,他确实是刚正之人,他将自己的看作是臣子,而非虞家女婿。
第57章第57章各怀心事
“你起身吧。”皇上道。
程宪章还想说什么,皇上却接着问:“关于此事,你们可还有话说?”
众人沉默,皇上道:“尔等都下去吧。”
“皇上……”程宪章要开口,皇上却疲惫地抬了手轻轻一挥,示意他离去。
程宪章只能闭嘴退下。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反应错了,他该立刻替岳祖说情,辩解岳祖为国之栋梁,从未有不臣之心,绝不可杀他。
皇上何其聪明,他一定感觉到了。
但此时,他再没有机会了。
忧心地离开寝殿,只见陈青与邹统领早已候在殿外,内侍正让陈青先进殿去。
这二位,一位是大理寺卿,皇上手上的刀,一位是内卫统领,皇上袖中的暗箭,皇上会让他们做什么?
程宪章突然觉得以皇上的性子,一定会选择最后的方案:传位于皇后腹中龙子,但处死虞老爷子。
如此,虞家便群龙无首,奈何不了皇上自己安排的辅政大臣,便不致外戚专权。
他们几人从殿中出来,未有一人说话,皆是沉默地往前走。
程宪章走得最慢,脚下如有千金重。
此时他又想到,虞璎怕是已经去找她祖父了,祖父会不会误判宫中有变而有所行动?最后这行动被内卫察知,确定皇上处死祖父的决心?
他此时又能做什么?
若出宫就疾奔去虞家告知消息,那只会死得更快,今日在龙床前所言是朝中机密,哪怕与家人都不能透露半句,更何况通风报信。
此时身后传来一道声音:“中丞大人。”
程宪章回过头,是皇上身边首领太监韩公公,便躬身道:“韩公公。”
韩公公亲自将手中灯笼递给他:“夜深了,中丞大人路上慢一些,大人贤能,一心为公,持之以恒,日后定得皇上重托,大有可为。”
程宪章连忙接了灯笼,回道:“多谢公公赞许,我定谨记于心。”
韩公公朝他点点头,回去了。
韩公公是皇上身旁亲信,三品大太监,为人平和内敛,绝不多说一句话,今日他主动前来交待这些,这一定是皇上的意思。
莫非皇上是在告诫他,要他继续“一心为公”?
一心为公的反面就是谋求私利,以及……“重托”,莫非皇上的意思是,他要杀祖父,若自己秉持公理不予理会,甚至帮助皇上完成此事,自己便是将来的辅政大臣之一?
如此承诺,不管真假都有极大的诱惑。
可他如何能眼睁睁看着祖父被杀?那样璎璎该会多伤心?
有一瞬他陷入迷茫,不知能怎么办,但下一刻他想到,若按皇上的安排,杀祖父,他成为辅政大臣之一,璎璎一定不能接受,她一定会怀疑他,然后毫不犹豫离开他……对,毫不犹豫,那他们也就走到尽头了。
既然不能是这种结局,那他必然要做些什么,赢得其他结局的可能。
苏贵妃从外面进来,他道一声“娘娘”,低头避让,苏如月没心情理睬,快步走向寝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