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手术室请安静04(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个话术有点熟悉,大多数卖保健品的都爱这么说。

这让程昭想起前两年新型肺炎病毒流行那会儿,一个治骨关节炎的老药突然号称自己能防治新型肺炎,猛一波推销,还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临床试验报告。

此时的这份报告里有几份临床疗效观察就跟那个有异曲同工之妙。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正儿八经分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做的实验。

但程昭这种大四开始就在课题组里做牛马的,一眼就能看出,数据本身没问题,可是样本的选择有问题。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一份经过“精心挑选”的样本,因此各项数据都很漂亮,漂亮到失真。

不过非科研专业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唬唬普通患者甚至是领导都足够了。

报告里的论文有好几篇,前面三篇都在阐述深素在各疾病领域获得的卓越疗效,而后几篇则在比较每6个月注射一次和每3个月注射一次的疗效。

这些文章都一致表示缩短注射间隔能明显提升细胞活性,在抗衰方面能取得更大的获益。

这是一份可行性分析,因此前面好处说完了,后面就在列举难点和拟解决措施了。

主要难点有三,首先就是观念问题,目前每6个月注射一次深素的方案为主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流媒体上投放,资助更多的医学专家为新方案背书等等。

第二是费用问题,100单位的深素居然要16万8一支,因为药品珍贵,有特殊注射手法,连注射费用都要9800一次。看得程昭连连咂舌,穷鬼基因作祟,恨不得自己也即刻加入这个深素团队。

怪不得要把注射间隔从6个月缩短到3个月,这样利润直接翻了一倍啊!

估计这个医院背后的资本野心不小,她越来越怀疑伦理委员会是真收了这项目的钱了。

最后一个难点是深素的供应问题,虽然利润很高,但因为深素供体少,提取难度大,加工损耗高,一直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如果还要进一步缩短注射间隔,那必然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此,报告里提出需要资金来改进加工工艺减少损耗。

这一部分里有人用红笔做了批注,在供体和提取上各划了一个圈,旁边写了几个字——“放宽供体限制”、“加大提取量”。

“加大提取量”这几个字后面还画了箭头,指向的也是红色的字——“二次提取”。

字倒是还挺好看的,笔锋遒劲,笔画末尾微微划破纸面,应该用的是钢笔,还挺讲究。

蒋裕也凑过来看完了,他的脸色要比程昭难看得多。

程昭只是觉得这个计划有点黑心,而蒋裕则是快呕出来了。

他大概知道,二次提取是什么了。

也知道,董飞为什么要问他几只眼睛了。

那个可怜的怪胎应该不是第一次提取了,最开始他的眼睛是完整的两只,初次提取弄瞎了一只,放回母体愈合了,但眼睛无法再长出来了。

所以二次提取时看到的胎儿就只剩一只眼睛了。

为了赚更多的钱,甚至要对一个未正式降生的孩子进行二次伤害,简直是丧心病狂!

那么,这些深素的消费者,他们知道这种昂贵珍稀的制剂来自于哪里吗?

如果知道了,还会趋之若鹜吗?

蒋裕不敢细想下去,他只想快点找到患者离开这里,手术背后暗喻的真相令他压抑难受。

他很难想象,这个泡世界的人实际上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里的“人”是供体,还是耗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