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颁奖八(第3页)
她开始撰写一本名为《琴键之外》的书,记录每一次非传统演出背后的故事。书中写道:“音乐的意义,从来不在于技巧多高超,而在于它能否唤醒沉睡的情感。当我们愿意为一个陌生人停下演奏,那一刻,艺术才真正诞生。”
某日深夜,小子珊独自在录音棚整理素材。窗外暴雨倾盆,雷声滚滚。她翻到一段旧录音??是十六岁那年第一次登台失败后的后台独白,当时李冉悄悄录下的。
耳机里传来年轻的自己抽泣的声音:“我不想唱了……我做不到……所有人都在笑我……”
紧接着是李冉平静的声音:“你知道为什么观众记得住你吗?因为你摔跤的时候,没遮脸就哭了。那一秒,他们看见了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明星。起来吧,再来一次。不是为了赢,是为了对得起那个敢站上去的自己。”
泪水无声滑落。
她摘下耳机,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敲下第一行字:
>“亲爱的李冉:
>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不是因为你不在我身边,而是因为你教会我的事??
>真实比完美更重要,陪伴比拯救更有力量。
>这封信迟到了十二年,但它终于来了。”
她将这份文字打印出来,夹进那本修补过的吉他琴盒里。第二天送去给李冉时,附了一张卡片:“等你哪天累了,就打开看看。里面有一个人,永远记得你是怎么把她捡回来的。”
李冉收到后一整天都没说话。傍晚,她发来一条语音,背景是海浪声:“我在海边。刚把这封信读完了。你知道吗?当年我去后台找你,也不是因为姐姐托付。我只是……看见你在台上摔倒时,想起了十六岁的我自己。我们都被世界狠狠摔过,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扶起彼此。”
风吹散了话语的尾音,留下长长的沉默,却又无比丰盈。
夏天到来时,《轻与重》被选为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宣传曲。官方MV采用全球征集的真实影像:战火中的女孩抱着破损吉他唱歌,残疾少年用手语演绎旋律,单亲母亲在厨房边做饭边哼副歌……最后一幕,是三位主创站在山顶,迎着朝阳齐声唱出最后一句:
>“有些坚持,不必赢,只需存在。”
全球同步播放那一刻,微博热搜前十中有六个与此相关。但最触动人心的,是一条普通网友的评论:
>“原来最勇敢的事,不是从不受伤,而是带着伤痕继续唱歌。”
小子珊看到这条时,正坐在母亲墓前修剪杂草。她笑了笑,轻声说:“听见了吗?她们都在学着不沉默了。”
远处传来孩童嬉闹声。一群小学生放学路过,其中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孩忽然停下,指着墓碑旁立着的小型太阳能音响问同伴:“这是什么?”
“听说是一位歌手妈妈的墓。”另一个孩子答,“每天都会自动播放一首歌,不管有没有人来听。”
女孩凑近听了会儿,忽然哼了起来??正是《轻与重》的副歌片段。
小子珊静静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阳光洒在肩头,温暖如初。
手机震动,是林晚的消息:“新项目立项了。叫‘回声计划’??我们要在全国建一百个露天声音亭,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录音,留下一句话、一段歌、一封道歉或告白。每年清明,统一播放。”
她回复:“加一个选项:匿名。”
过了几秒,对方回:“早就设好了。”
小子珊仰头看向天空,云卷云舒,仿佛无数未说完的话正在风中飘荡。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会有质疑,会有疲惫,会有再次跌倒的时刻。
但她也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就有歌声继续生长。
就像那枚锈钉,虽不起眼,却牢牢钉在时光的墙上,见证着所有不愿被遗忘的爱与痛。
而她,将继续走下去,用声音凿开一道道封闭的心门。
哪怕光还未至,路,已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