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颁奖六(第1页)
姜伊人转头看了自己闺女一眼。
她想生气来着,但前段时间自己经纪人的话还历历在目,姜伊人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揍这死丫头一顿的冲动,继续看了颁奖典礼的直播。
她也不清楚这死丫头是故意撩拨她这个。。。
晨光穿过琴键,落在姐妹俩交叠的手上。大子珊的指尖稳而轻柔,带着多年海外训练出的精准控制力,引导着小子珊慢慢找到旋律的呼吸节奏。《光未至》的第一个乐章是降E小调,低音区如暗流涌动,高音则像远处微弱闪烁的星火??那是她写给自己的夜行曲,也是写给所有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者的信。
“你这里手腕要放松。”大子珊轻轻压下妹妹的手背,“不是用力去‘打’音符,而是让它们从你心里浮上来。”
小子珊点头,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始。这一次,音符不再生硬跳跃,而是连成一条微微起伏的线,仿佛风掠过湖面时留下的涟漪。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母亲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别怕黑,星星总会亮起来的。”那一刻她不懂,如今才明白,那句话本身就是一颗星。
“对了。”大子珊笑了,“这就是你的声音。”
门外传来敲门声,张友探头进来,手里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脸上写着“大事发生”。
“出事了?”小子珊停下演奏。
“不,是好事……也可能不是。”张友走进来,把电脑放在钢琴旁的小桌上,点开一段视频链接,“你看这个。”
画面里是一场小型音乐节后台采访。镜头对准一个戴着黑色渔夫帽、穿着宽松卫衣的女孩,约莫十八九岁,眼神警惕又倔强。记者问她是否听过最近爆红的《光未至》,她冷笑了一声:
“哦,你说那个靠姐姐光环吃饭的小孩?一首歌而已,搞得好像拯救了世界。真以为写点‘我好痛’就能当艺术家?我们这些真正每天练八小时的人呢?谁给我们热搜?”
弹幕瞬间炸开。有人认出她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的独立唱作人林晚,曾拿过全国青年原创音乐大赛银奖,但一直没火起来。评论两极分化:一边骂她嫉妒心重、蹭热度;另一边却说她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现在娱乐圈是不是太容易被眼泪和故事绑架了?技术呢?专业呢?”
小子珊看完,脸色发白。
“她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大子珊淡淡地说,“但她踩的不是你,是你背后的东西??努力、真诚、还有那种不肯低头的姿态。所以她才会觉得威胁。”
“可我只是想唱歌啊……”小子珊声音很轻,“我不想和任何人比,也不想被人说成是在卖惨。”
“问题就在这儿。”李冉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袋热豆浆,“你以为你在表达自己,别人却把它当成一场表演。一旦你站上舞台,你就不再只是‘你’,你是符号,是代表,是某种情绪的出口。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这就是规则。”
她走进来,递给每人一杯豆浆,然后坐在琴凳边缘。
“林晚说得没错,单论技巧,《光未至》确实不够成熟。编曲有堆砌感,副歌转调略显突兀,混音甚至还能听到你换气的声音。可为什么它能打动那么多人?因为它没有伪装。你没试图用复杂的技法掩盖内心的颤抖,反而让它暴露在外。这种‘不完美’,恰恰成了最锋利的真实。”
她顿了顿,看向小子珊:“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回应,发声明、晒练习视频、请乐评人站台,打一场舆论战;二是继续做你该做的事,让下一首歌比这一首更有力,让时间替你说话。”
“我选第二个。”小子珊几乎没犹豫。
李冉嘴角微扬:“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几天后,小子珊悄然进入录音棚,开始筹备新歌《锈钉》。灵感来自她在老城区采风时看到的一幕:一栋即将拆迁的老楼墙上,一枚生锈的铁钉牢牢钉着一张泛黄的儿童画??画上是一个女孩牵着大人手,写着“妈妈,等你回来上班”。整栋楼都空了,唯独这张画没人取下。
“有时候最不起眼的东西,反而记得最长的事。”她在创作笔记里写道。
这首歌结构极简:一把尼龙弦吉他贯穿始终,节奏缓慢得近乎停滞,像是心跳在低温中挣扎。歌词只有三段:
>“他们说拆掉就能重建可没人问过墙会不会疼
>那枚钉子不肯松因为它还挂着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