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股东大会八(第2页)
沈佳明挑眉:“所以你的意思是?”
“用弦乐群做持续低频震颤,叠加一小段不对称节奏的打击乐,再配上一个突然拔高的小提琴长音??像刀划破布一样。”张友比划着,“让观众本能地紧张起来。”
沈佳明怔住,随即拍案而起:“对!就是这种感觉!难怪徐清雅说你懂音乐更懂人心。”
她顿了顿,认真道:“张先生,我知道你曾是地下乐队主唱,后来因故退出乐坛。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给你一个署名机会,担任本片音乐总监。当然,是以李冉‘顾问’的身份挂名,实际工作由你们父女共同完成。”
张友沉默良久。
前世,他在酒吧唱了十年,写过上百首歌,却没有一首被人记住。他曾以为,只要旋律动人就能打动世界,却忘了表达需要平台,才华需要通道。而现在,命运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不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而是为了托举下一代走得更远。
“我可以参与。”他说,“但我不要署名。所有成果,归李冉。”
沈佳明深深看他一眼:“你真是个奇怪的父亲。”
“我只是不想让她活在我的影子里。”张友微笑,“她该有属于自己的光。”
一周后,《破茧》音乐创作正式启动。李冉每天放学后便赶到录音棚,学习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研究电影配乐的结构逻辑。张友则在一旁耐心讲解:“电影音乐不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品,它是画面的影子,是情绪的催化剂。你要学会‘藏’,有时候最好的音乐,是让人听不出它是音乐。”
她学得极快。第三天就能独立完成一段两分钟的情绪过渡配乐;第五天,她为女主角第一次独舞场景创作了一段以小提琴为主导的变奏旋律,融合现代电子节拍与古典织体,沈佳明听完当场决定采用,并修改原定舞蹈编排以匹配音乐节奏。
“她比我想象的还要敏锐。”沈佳明在导演会议上感叹,“这不是技巧的问题,是感知力。她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东西。”
另一边,姜伊人也没有停下脚步。在李冉监督下,她每天完成作业后练习舞蹈两小时,周末参加街舞社集训。一个月后,她在市级选拔赛中凭借一支原创编舞《挣脱》获得评委一致认可,成功晋级决赛。
那天晚上,姜家客厅罕见地平静。
姜母看着女儿递上的奖状,久久未语。最终,她叹了口气:“你爸一直觉得跳舞没前途……可我看你刚才那个动作,腾空翻身接地面滑步,差点摔断腿了吧?”
“值得。”姜伊人仰头笑着,“因为那是我自己编的。”
姜母眼眶微红:“……下次记得戴护膝。”
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几天后,李冉接到通知:全国青少年艺术节组委会正式确认,她将作为最年轻演奏者,在开幕式上演奏原创作品《启程》。曲目长度六分三十秒,风格不限,需现场同步录制并全球直播。
消息传来,全家沸腾。
唯有常聪担忧道:“原创?这么短时间?压力太大了吧?”
李冉却异常冷静:“我已经想好了。开头用慢板引入回忆感,中间转入快节奏变奏,象征突破束缚,结尾回归宁静但带有希望尾音。我会加入一段即兴华彩,完全凭感觉走。”
“主题呢?”大子珊好奇。
“关于告别。”李冉望着窗外,“告别过去的犹豫、恐惧、自我怀疑……也告别那个从未见过面的母亲。”
张友默默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女儿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处处遮风挡雨的孩子了。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对话。
排练日当天,天气阴沉。李冉在文化艺术中心反复调试音响效果,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林知遥带着几位少年团成员自发前来助阵,组成临时伴奏小组。
“我们就陪你练,不算干预公平竞争。”林知遥笑着说,“反正我们都还没资格上台。”
傍晚六点,暴雨突至。雷声滚滚,电闪划破天际。李冉独自留在空旷的舞台中央,琴声穿透雨幕,在空荡的大厅里回旋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