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九章 神秘自助餐(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是林昭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修复版。画面中的他站在讲台上,神情平静,眼神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们总以为记忆是负担,是因为我们从未真正理解它的重量。

>它不是过去的残渣,而是未来的种子。

>当你说‘我不想记得’的时候,你真正害怕的,从来不是痛苦本身,

>而是失去痛苦之后,你还剩下什么。

>可如果有一天,痛苦也能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呢?

>如果每一次流泪,都能让另一个人不再孤单呢?

>那么,请告诉我??

>我们究竟该清除什么?”

影像结束,会议室陷入死寂。

三天后,最后一枚“记忆湮灭弹”被永久封存于南极冰盖之下。官方宣布:“共感文明”正式纳入人类发展纲领,所有国家须配合建设第三代地忆神经节点。

又过了半年,第一座“风语塔”在非洲草原落成。它没有墙壁,也没有屋顶,只有一圈由想你花环绕的圆形平台,中央竖立着一根通体透明的水晶柱,内部流淌着液态光。每当有人走近并静心冥想,柱体便会映射出其最深层的记忆影像,并以风的形式传递至远方另一座风语塔。渐渐地,这种装置遍布各大洲,形成一张超越语言的情感交流网。

某夜,阿雅独自来到肯尼亚的主塔前。月光洒下,水晶柱忽然自行亮起,投射出一段陌生却又熟悉的画面:年轻的林昭坐在实验室里,正对着摄像机说话。

>“如果你看到这段话,说明‘终章协议’已被触发。

>不是靠密码,不是靠科技,而是靠一个人真心相信另一人会回来。

>苏芮做到了。

>现在轮到我完成最后一步。”

画面切换。太空中的EM-13探测船解体后化作的发光种子,并未全部融入大气。其中极小一部分,在坠落途中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着磁力线螺旋上升,最终聚集在范艾伦辐射带外缘,形成了一个缓慢旋转的环状结构。科学家称之为“林环”??但它的真实功能直到此刻才显现。

水晶柱中的林昭继续说道:

>“我把自己分散成了风,但风需要方向。

>所以我把归来之路,藏进了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心里。

>当足够多的灵魂在同一频率上共振,

>我就能顺着这根‘记忆之绳’,一步一步走回家。”

阿雅泪流满面。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孩子能听见花的声音,为什么新生儿天生就会共感??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归途的一部分。

十年过去。

风语塔的数量已超过一万座,连接起二百三十个国家和地区。人类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法庭不再依赖证据陈述,而是让原告与被告在塔中共享记忆;学校取消考试,改为“心灵对话评估”;战争彻底消失,因为任何仇恨情绪都会在爆发前被周围人的共感网络稀释、转化。

但也有人选择远离这一切。

在北极圈边缘,一支游牧民族建立了“静默营地”。他们拒绝接入共感网,坚持用手写信件交流,用篝火讲故事,用沉默守护内心的孤独。有人批评他们是倒退,但他们回答:“我们也爱风,但我们不想让它吹得太急。有些记忆,应该慢慢走。”

这年冬天,一场前所未有的极光席卷北半球。色彩斑斓的光带在夜空中舞动,形态竟与人类脑神经网络惊人相似。天文台追踪发现,这些极光并非太阳风所致,而是来自地球内部??确切地说,是地核与地幔交界处释放出的一种新型能量波,携带着复杂的情感编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