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敌国焚粮(第1页)
大齐皇宫,太和殿。
一盏鎏金蟠龙烛台被狠狠掷在地上,撞碎在丹陛上,飞溅的火星点燃了奏折残页,在青玉地砖上烧出焦黑的星痕。
火光摇曳,映照出皇帝姜荣干那张因暴怒而扭曲的脸。
跪伏在地的太监额头紧贴冰凉的金砖,冷汗已浸透后背,在织锦地毯上洇出深色水痕,连呼吸都屏得细若游丝。
“八百府兵就敢深入清国断粮?!他以为他是谁?霍去病再世吗!”姜荣干枯瘦的手背青筋暴起,龙纹广袖猛地一扫,御案上的青瓷茶盏应声而落,清脆的碎裂声在死寂的大殿中格外刺耳,瓷片如雪,四散迸溅。
姜青麟,他仅存的嫡孙,大齐的秦王!
竟以身犯险至此!
二儿子早逝的锥心之痛犹在昨日,他如何能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混账小子,简直是要剜他的心!
老皇帝胸膛剧烈起伏,将手中那份带来噩耗的奏书狠狠摔在地上,声音因极致的愤怒和担忧而嘶哑:“还有那个韩子旭!他是干什么吃的?!秦王要孤身犯险,他这个老师、军师为何不拦?!就由着那混账小子胡来!都是一群混账!废物!”
太子姜恒快步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老皇帝,触手尽是嶙峋瘦骨,那曾经在日月关单枪匹马杀穿妖族的父皇,如今掌心竟已布满了褐色的老年斑。
这触感让姜恒心头猛地一揪。
“父皇息怒!龙体要紧!”姜恒声音沉稳,试图安抚,“青麟行事虽险,但并非莽撞。他临行前特意呈上密折。”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小心展开,上面用朱砂绘制的密道地图线条细如发丝,“这是从走私商贩处得来的确切密道图,可直抵清军粮仓腹地。韩先生老成谋国,还联络了科尔沁部作为内应……密折中言明,此行虽险,却有七成把握。青麟深知此战关乎咸城存亡,更关乎我大齐国运,他……是抱着必死之心去的。”
太子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他瞒着秦太妃带走那八百府兵,皆因他们是天策军中最精锐的死士,忠诚悍勇,专为奇袭而备。有韩先生这等老成谋国之人随行,定会时时规劝,不至让青麟一味意气用事。”
“七成把握?荒唐!”姜荣干一把夺过绢帛,羊皮纸在他枯瘦的指间簌簌作响,如同他此刻颤抖的心,“当年卫青奇袭龙城,尚有精骑三万!他当清国的侦骑是泥塑木雕?是摆设吗?!那清国境内关卡重重,侦骑四布,八百人,目标何其显眼!一旦行踪暴露,便是插翅难飞!”老皇帝越说越激动,气息急促,说到一半竟忍不住哆嗦了一下,他强压下翻涌的气血,缓缓吸了口气,语气带着一种疲惫的狠厉:“等他……等他给朕滚回泸州,朕……朕定要扒了他的皮!关他十年禁闭!”
他焦躁地在丹陛前左右踱步,龙袍下摆翻飞,猛地抬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住太子:
“太子!”
“儿臣在!”姜恒躬身肃立。
“传朕旨意!八百里加急!令泸州都指挥使司、六扇门暗探、还有前线的晋王姜广!不惜一切代价,广派侦骑,延边布网,全力打探秦王消息!活要见人,死……”姜荣干喉头一哽,硬生生将后半句咽了回去,眼中痛色一闪而过,厉声道:“再有关于秦王的军报,一概六百里加急,疾递京师!不得有丝毫延误!”
“儿臣遵旨!即刻去办!”姜恒不敢耽搁,领命后迅速转身退下,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待太子身影消失,姜荣干仿佛瞬间被抽干了力气,踉跄着跌坐在冰冷的龙椅上,沉重的喘息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望着地上那片最大的青瓷碎片,浑浊的目光透过扭曲的釉面,恍惚间仿佛看见三十年前,那个抱着蹒跚学步的小孙儿在御花园里追逐流萤的自己。
那时,姜青麟的小手还攥不满他的拇指,咯咯的笑声犹在耳边……如今,那小小的身影却已披上战甲,带着八百骑,义无反顾地扑向了九死一生的修罗场。
“小兔崽子……”老皇帝的声音低哑得如同呓语,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恐惧,“你若出事……朕……朕如何对得起你爹……”
几日前,豫州都卫所。
马蹄声如闷雷滚过大地,踏碎沉沉夜色。两骑快马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掣般冲向卫所大门。
“什么人!”门卫厉声断喝,同时握紧了手中长矛。
待火把光芒照亮为首骑士的面容,门卫浑身一震,慌忙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惊愕与崇敬:“参见秦王殿下!”
少年勒住缰绳,胯下神骏的玄甲龙驹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嘹亮嘶鸣。
他身着一袭深青色箭袖劲装,不同于京中贵族流行的广袖华服,这身衣物由苗疆特制蜡染布制成,利落贴身,袖口处还残留着某人绣得歪歪扭扭的一只小蝴蝶,针脚稚拙却透着暖意。
少年剑眉斜飞入鬓,星眸在火光映照下亮如寒潭映月,鼻梁高挺如悬胆,顾盼间锐气逼人。
腰间一条墨玉麒麟带勾勒出窄瘦却充满力量的腰身,足蹬乌皮云纹战靴。
整个人静立如山岳,动则如雷霆,锋芒毕露,仿佛一柄随时准备饮血的利刃。
姜青麟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随手将缰绳抛给一旁的门卫,声音沉稳:“卫所百夫长何在?”
“回禀殿下,各位百夫长都在所内议事!”门卫恭敬回答。
“即刻传他们来校场见我。”姜青麟的语气不容置疑。
“是!”门卫不敢怠慢,转身飞奔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