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就拿开海禁这事来说,满朝文武都反对,皇上谁的话也不听,大手一挥,定港口开海禁。

还有从欧罗巴传来的那些奇技淫巧,圣祖爷在位时只锁在屋里自己赏玩,皇上却让工部牵头研究,时机成熟进行推广。

皇上对后妃好脾气,不代表能够忍受宠了二十几年的女人心里还有别人,随时可能给自己戴绿帽子。

回到南书房,乾隆翻看了永琛代他朱批的奏折,字迹工整,言之有物,且思想超前,很像他的额娘。

永琛见他去而复返,似乎有些惶恐,慌忙站起身要行礼,乾隆将他按在座位上,转头吩咐李玉:“把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头的诏书取出来。”

皇上老了,皇后旧情难忘,太子明睿能干,傅恒权倾天下,李玉斗胆猜测,皇上此时让取来那份秘密立储的诏书,怕是要先拿太子开刀了。

要知道,圣祖爷一废太子的时候,好像正是皇上如今的年纪。

先废太子,再废皇后……关闭多少年的海禁都能重开,还有什么是皇上做不出来的。

李玉闻言慌忙跪下,提着脑袋说:“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宜轻动,还请皇上三思。”

舍了九阿哥还有谁?

大阿哥性格孤僻,二阿哥夭折,三阿哥病死,四阿哥耽于享乐,五阿哥病重,六阿哥过继,七阿哥早夭,八阿哥瘸腿,废了九阿哥,之后的三个小阿哥都是皇后娘娘所生,与九阿哥并无分别。

立谁为太子,都不可能废后。

听皇上要取秘密立储的诏书,又见李玉跪下求情,九阿哥一脸惶恐,南书房里正在奏对的几位内阁大学士还有什么不明白。

齐齐心道坏菜。

九阿哥锋芒太过,果然没通过皇上的考验,恐怕难逃被废黜的命运。

别说皇上有多器重九阿哥,圣祖爷当初对废太子也好得很呐,可九阿哥对上法兰西公使时的游刃有余,以及刚刚展现出来的过人能力,都不允许他们作壁上观。

海禁打开之后,西方的技术和思潮伴随着海上贸易源源不断涌向东方。如何甄别、转化、利用和反制,都需要在本朝之后再出一位圣主明君,以兼容并包的胸怀,带领大清走出困局,保住天朝上国的地位。

翻遍史书,连续两朝都是圣主明君的不少,连续三朝屈指可数,连续四朝几乎没有。

眼下的局势,迫切需要大清来创造历史。

于是几位朝廷重臣,打袖子撩衣摆,跪在李玉身边替九阿哥求情。

原来永琛早已众望所归,乾隆心中再无牵挂,亲自去乾清宫取下正大光明匾之后的立储诏书。

改秘密立储为公开立储,明发谕旨,昭告天下。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奉太后巡幸江南,命太子监国,身边只带了皇后、敏妃、颖妃和嫡出的十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三格格。

临行前,鄂婉私下把永琛叫到身边,叮嘱他监国的注意事项,零零碎碎说了很多,总结起来只有一条:不管大事小情,不许自己做主,都要事无巨细地给皇上写信,请求圣裁。

永琛认真听完,点头受教。

相比十六年那一次官宣之后并没有实施的南巡,乾隆三十三年的南巡范围更广,排场更大,却没有出现任何类似“伪抄邸报”案的糟心事。

海禁解除之后,朝廷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最先受益的便是江南。

通商口岸大多设在东南沿海,江南的茶叶、丝绸、瓷器大量销往海外,贸易顺差惊人,既补足了国库的亏空,又富庶了整个江南。

从西洋舶来的物件也很畅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江南的商贸,藏富于民。

如果说乾隆十六年那一次尚未成行的南巡,提前迎来了骂声一片,那份伪抄邸报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了江南官场甚至士绅对皇上南巡的态度,那么十七年后,皇上南巡感受到的只有夹道欢迎。

这次南巡所费全都由国库承担,不必江南官场出钱,不必士绅摊派,也没有对百姓额外的盘剥搜刮,甚至朝廷采购还能带来收益。

换谁谁不高兴。

在皆大欢喜中,乾隆三十三年的南巡落下帷幕。

“皇上,这好像不是回宫的路?”圣驾回銮,鄂婉坐在龙撵上撩开车帘往外看,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

男人握住她的手说:“宫里有永琛主持大局,朕很放心。孩子们也都大了,不必再为谁操心。往后我们就住在圆明园,春日赏花,夏日观雨,秋来看红叶,冬天暖酒烹茶。两人三餐四季,一生一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