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90(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刚开始割稻子的时候,贺晏没打招呼,就从埠头那边请了十几个短工过来给三叔和大伯家帮忙。

因此整个河西村忙忙碌碌,就连平日不愿动弹的懒汉都爬了起来,也就平日见不到人的余满他们稍微闲一些。

倒也有人忙活的时候说些酸话,只不过没在他们面前说嘴,贺晏便也当不知道。

晌午过后,贺晏将席子铺在屋檐下的地面,已经许久未有过这般惬意的午觉时间了。

八月初的日头已经没有那么毒辣,乘在阴凉处就算不用扇子,也能感受到风中带来的阵阵凉意。

树叶梭梭,梢头的大枣有拇指大小,尾部已经从绿色变成红色。

风一吹,余冬嘴角翘起来,仿佛睡梦里都带着枣子的香甜来。

时间过得慢悠悠,贺晏率先睁开双眼,灰色的屋檐、湛蓝色的天空映入眼帘,他从席子上坐起来。

用力伸了一个懒腰,真是一个舒服又惬意的午觉。

紧接着就是余满,最后才是余冬。

三人洗漱完,便开始念书认字。

念了十几天书,鲁夫子已经给余冬单独补课,将毛笔的特性讲解一遍,便让他进行每日的练习。

一天只练三个字,便是《三字经》的半句半句地往下练,一个字起码一天得对照着练个二十遍才算完成。

而放农家的半个月,然而余冬的课业也是不少,不仅要每日写五个大字,还要将三字经前半本通读通背。

三个人把桌子收拾利索,一人坐一个角开始识字认字。

过了好一会儿,余冬放下毛笔问。

“哥哥,我还有两个字,可以等会儿回来再练吗?”

余满也在桌子的另一侧练字,要想识字就不能不动笔,“嗯,可以啊,怎地,你要出去找人耍么?”

“对啊,”余冬等待墨迹干透,将写好的课业收起来,“牛蛋哥他们要捡稻穗哦,我也去。”

余满应声,“……那你去吧,戴上帽子。”

“好哎!谢谢哥哥!”余冬屁颠屁颠去找他的小帽子,挎着水囊,拿着小篮子出门去找田里找牛蛋他们。

“贺大哥,你怎地认字认那么快!”

余满探过头去看,早上才便识字便练字,练到了“曰春夏,曰秋冬”,怎么现在一看都已经练到了下下句去了。

偏这字虽然写得与字帖完全没办法比,但写了一句出来,竟然笔顺都是对的。

余满还在感叹,他与贺大哥同样都是练字,怎地他的进度才是贺大哥的一半都不到啊。

贺晏沉默,到底不好意思说自己本身就是偷跑的。

毕竟余冬要背书要识字练字,而且有夫子纠正,所以识字练字进度是最慢的。

而余满倒是比余冬快一些,有些字到底学过第一次,第二遍再学就通透一些。

好在余满感叹完了又投入到练字中,贺晏见状将毛笔收拾好。

走进灶房里,将已经熬好的绿豆汤盛出来,就这么端着碗吃也没有打扰余满练字。

绿豆汤消暑又止渴,贺晏自己吃完了,又给余满盛了一碗,给小冬留了一碗。

剩下一大锅,他转入干净的木桶内,“小满,我去给他们送绿豆汤了,你记得去灶房喝。”

“嗯,知道了。”余满执笔点头,继续下一个字。

……

贺晏端着木桶出来田里一看。

稻田里是稀稀疏疏的金黄色稻穗,倒也称不上是麦浪稻林。

难怪一亩地亩产最高的良田都只有两石出头,也就是二百十五斤左右。而地力差的薄田有一石收成就算打理得不错了。

若还不认真打理,怕是一百斤都没有。

只不过同是乍一眼看去稀疏平常的稻穗,走到自家的水田边,凑近一看显然他们家的稻子更加密集一些,看着也高大。

贺晏看着鼓囊囊的稻穗,感觉亩产能到应该至少有两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