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地魔参田狐族历史(第3页)
这不是官方召集,而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新传统。每年春分,来自各州的耕修们齐聚天稷巨树之下,交流种植经验、分享愿力感知心得,甚至比试谁培育的作物蕴含最多善意能量。
今年的主题是:“无言之教”。
会上,一位来自南荒的年轻耕修展示了他培育的“静语稻”??这种水稻在成熟时会释放一种特殊频率的声波,能安抚癫狂者的情绪,让自闭孩童第一次开口说话。他说,灵感来自阿禾日记中的一句话:“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大地从来都是沉默的倾听者。”
另一位来自东海的渔家姑娘,则带来了“归潮藤”,能在海底编织成网状结构,引导迷航的灵魂鱼群重返产卵地。她哽咽着说:“我爹死于风暴,但我妈说,他的魂被一根藤蔓带回了岸上。那是你们种的。”
全场动容。
会议尾声,小女孩走上高台。她还是那么小,仿佛岁月在她身上失去了效力。
她打开一只木盒,里面躺着一枚金色种子,正是当年从阿禾意识转化而成的“长生种”。
“它醒了。”她说,“现在,我们需要九百个人,每人守护一天,直到它完全苏醒。”
众人哗然。
“为什么是九百人?”
“因为阿禾用了九百年才让这片土地重新学会信任。”小女孩平静地说,“我们也该用九百天,来证明我们值得她归来。”
于是,一场横跨九洲的守护仪式开始了。
每天清晨,都会有一位耕修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将手掌贴于地面,默念一段心语。内容不限,可以是忏悔、感谢、思念,也可以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希望明天不下雨,好让娃娃去上学。”
每一份真挚的情感,都会通过织脉根网络传入地底核心,滋养那颗沉睡的种子。
第一百天,种子裂开一丝缝隙,溢出柔和金光。
第三百天,一根嫩芽破壳而出,形如手指,轻轻蜷缩。
第六百天,芽尖分化出五缕细丝,竟与人类神经结构完全一致。
第九百天凌晨,天未亮,归心泽突然传来一阵奇异的震动。
所有参与过守护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梦中听见一句话: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当天sunrise,一道身影出现在孤峰之上。
不是虚影,不是幻象,而是一个真实的女人,穿着洗旧的麻布衣,赤着脚,手里拎着一把新削的木锄。她面容与阿禾一模一样,只是眼神更加深邃,像是装进了整片星空。
她走到铁锄曾经倒下的地方,轻轻放下木锄,然后蹲下,将耳朵贴在泥土上。
良久,她微笑起来。
“听,它在唱歌呢。”
远处,小女孩跑来,气喘吁吁:“你回来了?”
“我一直都在。”她摸摸女孩的头,“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
“那你还是‘引路耕者’吗?”
她摇摇头,又点点头。
“我不是引路人了。”她望着辽阔田野,“现在,我是土地的一部分。”
***
又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