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秘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

孙平犹豫了一瞬间,刻意维持了误会,只答道:“我是追一个邪修误入的,那邪修本事了得,你们须多加小心。”

“邪,邪修!”

阿兰娜脸色大变。

在蓝夜界最初被封印起来的时候。。。

暴雨过后的第七日,山雾仍未散尽。黑岩寨的废墟上搭起了临时棚屋,幸存者们蜷缩在稻草堆里,咳嗽声此起彼伏。阿木蹲在角落翻晒那本湿透的《尘光集?山村卷》,纸页已发皱泛黄,可字迹竟未模糊,反而在阳光下隐隐泛出金丝纹路,像是被某种力量重新烙印过。

他轻轻抚平一页,忽然指尖一颤??原本记录“刘石头救人事迹”的段落,正缓缓浮现新字:

>“庚戌年六月初九,晨雾未散,有童子跪于断梁之下,以口含清水,滴入昏迷妇人唇间三十六次,终使其苏醒。问其名,答曰:‘我叫小满。’”

阿木猛地抬头四顾,寨中并无孩童名叫小满。他心中一震,急忙奔向林小满歇息的竹棚。

老人正倚着藤椅闭目养神,手中竹杖横放膝上,杖头那枚从戈壁带回的陶片,在微光中轻轻颤动,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师父!”阿木气喘吁吁,“书……书又自己写了!”

林小满睁开眼,目光沉静如古井。“念来。”

阿木照着读完,声音越往后越轻,几乎成了耳语。话音落时,竹杖上的陶片突然发出一声极细的鸣响,如同冰裂初春。

林小满缓缓起身,走到院中那口老井旁。井水浑浊,倒映不出人脸,可当他将陶片贴近水面,一圈圈涟漪竟自发扩散成符文形状,与《鳞册》封面鱼鳞拼接的纹路如出一辙。

“这不是预言。”他低声道,“是回响。”

“回响?”

“未来的人做了什么,此刻的我们尚不知晓,但那份心意,早已穿越时间之河,逆流而来。”林小满望着井中波纹,“那个叫‘小满’的孩子,或许还未出生,或许已在别处长大。但他所做的事,已被善之共鸣所捕捉,提前刻入了《尘光集》的血脉。”

阿木怔住:“所以……我们在记录尚未发生的事?”

“不。”林小满摇头,“我们是在回应。就像风吹过竹林,竹管自鸣;人心一旦向善,天地便为之共振。这本集子,早已不是纸墨所能束缚??它是活的,是千万善意共同呼吸的躯体。”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一名骑驴的老妪披着蓑衣而来,背负一只青布包袱,脸上皱纹如刀刻,眼神却锐利如鹰。

“守忆人?”她跳下驴背,声音沙哑,“我从北岭来,走了十八天。路上死了两匹马,饿倒三次,就为送这个。”

她解开包袱,取出一块石板,约莫尺许长宽,通体漆黑,表面布满细密刻痕,竟是用盲文雕成。

林小满双手接过,指尖缓缓滑过凹凸文字,脸色渐变。

“这是……陈瞎子亲手刻的?”

老妪点头:“他是我兄长。三十年前,朝廷毁庙禁忆,他带着最后一批善录逃入深山,靠乞讨为生,却每日刻一块石板,直到油尽灯枯。临终前说:‘若有一天世人重拾记忆,请把这块交给西南吊脚楼的林先生。’”

林小满双膝一软,竟缓缓跪地。

石板最末一行写道:

>“戊寅年冬,吾闻南方有童子,始传《护心曲》。彼时天下将乱,然光明不灭,因有一人,愿做万民心灯。此人非仙非圣,唯信‘善可传承’四字。吾虽不见其面,然每夜焚香,称其名曰:林小满。”

风骤停,鸟不鸣。

阿木站在原地,只觉脊背发凉。那是一个早已死去的人,在三十年前写下他的名字??而那时,他自己才刚学会走路。

“原来……我不是第一个知道这个名字的人。”林小满喃喃。

老妪冷冷道:“你也不是最后一个。如今北境大旱,百姓易子而食,官府却焚书禁言,说‘忆善惑众’。可就在昨夜,三百盲人齐聚荒庙,齐诵《护心曲》残章。第三遍时,天上落雪,雪中有字??全是历代被抹去的善者姓名。”

林小满猛然抬头:“他们要来了。”

“谁?”

“所有记得的人。”他站起身,眼中再无迟疑,“那些不肯遗忘的灵魂,正在觉醒。这不是结束,是风暴前的宁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