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3页)
他微微俯身:“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竭力辅佐。”
皇上没料到他应得这般干脆,怔忡片刻方道:“好,朕这便去取信物予你。你且先去江老将军处周旋,设法取得部分兵权镇压暴乱。朕这边即刻着手废立太子之事。”
他命人取来一个紫檀木匣,启匣时发出沉郁的声响。匣中静静躺着一柄青铜宝剑,剑鞘上蟠龙纹已有些模糊。
这正是当年先皇征战四方时随身佩剑,不知饮过多少敌将鲜血。江家军与太傅等一众老臣,皆是看着这柄剑在沙场上所指之处,所向披靡。
皇上缓缓执起宝剑,剑穗上的明珠已然黯淡。他将剑递至二皇子跟前,却在对方即将接过时又猛地收手。
二皇子神色未变,依旧保持着躬身姿势,待那柄剑第二次递来时,他才郑重接过。
皇上盯着他看了片刻,摆手道:“既如此,你且速速去办。”
“儿臣领命。”二皇子双手拖剑行礼,剑锋映着他低垂的眉眼,“定不负父皇所托。”
他捧着那柄青铜剑退出大殿,直到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皇上才收回了凝在他背影上的目光。
果然,先皇信物一出,那些作乱的老将们收敛了几分。只是民间仍有流民聚众闹事,不过比起先前兵将倒戈的乱象,已算是好转。
不过三日功夫,废太子的诏书便颁了下来,且皇上有意要立三皇子为太子。朝堂之上顿时哗然,诸位大臣纷纷上奏劝阻。有人直言三皇子年幼,当以二皇子为储君方合礼法。更有御史当庭参奏,道是李贵妃与前太师长子严河有私,三皇子血统存疑。
一时间,金銮殿上乱作一团,奏折如雪片般飞向御案。
皇上对朝堂上的纷争充耳不闻,执意将三皇子扶上储君之位。这一意孤行的举动,犹如在沸油中泼下一瓢冷水,引得朝野震荡。
关于太子离奇中毒的流言甚嚣尘上,更有老臣当庭痛斥天子昏聩,直言其已不配执掌江山。
宫门外日日跪满劝谏的大臣,民间怨声载道。唯有李家一党力挺三皇子为新太子,在朝堂上形成泾渭分明之势。
而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薛亲王突然举兵造反。
这日天色未明,铁蹄声便震碎了皇城的宁静。薛亲王与薛廷衍亲率大军长驱直入,直至皇城。
叛军势如破竹,从外城一路杀到宫门,箭矢如雨般射向朱红宫墙。
连武功都不会的薛廷衍此刻甲胄加身,手中长剑滴血,与薛亲王并辔而立,率铁骑直破皇城。
霎时间,整个京城烽烟四起,杀声震天。
皇上虽早有防备,却未料叛军来势如此凶猛。朝中大半臣工已倒向薛亲王,而能调遣的兵马尽数握在江老将军手中。不过数日,皇城便已陷落大半。
雨夜惊雷,一道闪电劈开浓墨般的夜色。皇上立在残破的城楼上,玄色龙袍被雨水浸透。脚下是薛亲王与薛廷衍率领的千军万马,雨幕中虽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受到那股肃杀之气。
“三弟。”皇上声音嘶哑,混着雨声传来,“你我相争数十载,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薛亲王仰首望向城楼,唇边凝着一抹森冷笑意:“二哥,臣弟倒觉得这一步走得太迟了。”
雨水顺着他的铁甲蜿蜒而下:“若这些年我再狠绝些,此刻站在那城楼上的就该是我。不,应该是你的首级早已悬在这城门之上。”
皇上袖中双拳紧握,骨节发白,冷笑道:“既已至此,那便决一死战罢。”
他的目光渐渐转向薛廷衍,隔着重重雨幕,父子二人四目相对。
薛廷衍薄唇微启,终是沉默。
皇上眼中痛色愈深:“天意弄人,朕最后问你一次。你是认这乱臣贼子为父,还是认朕这个生身之父?若你此刻回头,朕即刻立你为储。这江山,终究是我们父子的。”
惊雷炸响,将天子最后的话语吞没在滂沱大雨之中。
薛廷衍闻言,唇边浮起一抹苍凉笑意。他抬眸望向城楼,雨水顺着眉骨滑落,沉声道:“父皇,事到如今,就不必再说这些漂亮话了。这些年,您与母妃给儿臣画过的大饼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