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薛召容脚步未停,懒得理他,倒是马车里的鹤川骂了一句:“狗东西。”

——

沈支言怎么也没有想到,薛亲王竟然将两个儿子都带了来。

她在屋中来回踱步,指尖不自觉地绞着帕子,心口像揣了只活蹦的兔子。

这时嬷嬷捧着件海棠粉的织金襦裙进来,满脸堆笑道:“小姐,快些把这件衣服换上。”

沈支言望着她手中的锦衣,疑惑地拧起秀眉。

嬷嬷抖开衣裳道:“夫人说了,小姐穿这海棠粉最是好看,衬得肤若凝脂,楚楚可人。待会再让杏儿给您梳个好看的发型,也把鎏金步摇簪上,一定美极了。”

杏儿听闻这话,与沈支言互望一眼

,小声问道:“嬷嬷,亲王府的人来作甚?怎的还要小姐去见客?”

嬷嬷边理着裙裾边笑道:“听说是王爷感念这些年咱们老爷在朝中多有照拂,一直想登门致谢,恰又听闻小姐前些日子受了伤,这才特意带着两位公子过府探望。估计还要在府上用饭,这等尊贵的客人,咱们可得好好装扮,别失了礼数。”

原来不是提亲的,沈支言悬着的心稍稍落下。

嬷嬷手脚麻利地替她换上衣裳,杏儿灵巧的手指在她青丝间穿梭,不多时便绾出个端庄的发髻。

沈支言收拾妥当后便去了前堂,她甫一踏入厅门,便觉数道目光投来,抬眸望去,恰与坐在下首的薛召容四目相对。

薛召容看到她,原本冷峻的眉眼似有松动,却在视线相接的瞬间又绷紧了轮廓。

沈之言垂下眼帘,走上前行礼道:“小女见过王爷,问两位公子安。”

薛亲王应声道:“沈姑娘不必多礼,快坐。”

沈之言起身落座,思绪万千。

她对这位薛亲王倒是熟悉。前世里,这人曾是她公公。未出阁时只听闻他治家严明、雷厉风行,待真嫁入王府才知晓,那何止是严厉,简直如同阎罗殿里爬出来的煞神。

府中一应事务皆要按他的规矩来,就连已成婚的薛召容亦不得半分自在,难怪薛召容总是活得那般压抑。

薛亲王生得甚是英挺,剑眉星目间依稀可见当年风采。据说他年轻时金戈铁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乃是皇族子弟中最出众的一个。正因如此,当年才能娶到名动京城的第一美人,也就是薛召容的母亲。

此刻他端坐主位,玄色蟒袍衬得肩宽腰窄,虽已年过不惑,通身的威仪却比年轻时更甚。

他身量极高,总是不怒自威,教人不敢直视,只听他沉声道:“听闻沈姑娘伤势严重,不知时下如何了?”

沈支言回道:“回王爷,好多了。”

父亲沈贵临笑着接话:“王爷亲自登门,实在荣幸。小女的伤已无大碍,反倒要多谢薛二公子当日相救之恩。听闻二公子那日也伤得不轻,不知可好些了?”

薛召容原本正望着沈支言出神,闻言方才回神,拱手道:“多谢伯父挂怀,伤势已无碍了。”

沈支言闻言抬眼望去,却皱起了眉头,他嘴上说着已无碍,可苍白的面色分明透着虚弱。从脖颈到腕间,隐约可见狰狞伤痕,像是新添的伤叠着旧疤,整个人如同刚从修罗场里爬出来一般,哪里无大碍了。

不知他这些日子又经历了什么,竟落得这般模样。

她正暗自揪心,忽听薛廷衍起身向父亲作揖:“听闻前些时日沈大公子一家突然离奇失踪,不知如今可安好?”

沈贵临回道:“多谢薛公子挂念,已无大碍,擒住了几个贼人,正在审问。只是府上三个儿子本该在此迎客,偏生都有要务在身,实在抱歉。不过我已差人去唤,想必很快就回来了。”

薛廷衍微微颔首,温声道:“看来此事并非偶然。从沈大公子遇险到沈姑娘受伤,怕是一连串的算计。回京后我已派人去东街查探,希望能寻得些线索。日后府上若有用得着的地方,伯父尽管吩咐,小侄定当尽力。”

薛廷衍说话时总是眉眼含笑,虽是天潢贵胄,却无半分倨傲之态。言辞恳切,举止得体,教人如沐春风。

沈贵临对他颇为欣赏,也喜欢他的谈吐,笑回道:“薛公子有心了。此事确实蹊跷,改日老朽定当登门细说。”

薛廷衍目光突然转向沈之言:“听闻那日东街刺客来势汹汹,沈姑娘能挺过来,实在令人钦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