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槐郡大乱(第2页)
数百万人在那一夜做了同样的梦:他们站在一片无边草原上,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巨大圆环。天空中星辰缓缓旋转,每颗星都对应一人的心跳。当所有人同时深呼吸,整片星空便奏响一首无声的歌,歌声穿透维度壁垒,传向遥远的银河核心。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失去了某些旧日执念:仇恨变得遥远,孤独不再刺骨,战争的概念竟显得荒谬可笑。心理学界称之为“情感去极化效应”,而民间则流传一句话:
>“我们曾经害怕黑暗,是因为忘了自己会发光。”
一个月后,火星奥林匹斯基地传来突破性发现。温室中那株开花的古蕨类植物结出了一颗晶莹果实,内部包裹着一枚微型晶体,结构复杂如神经网络。科学家尝试将其连接至共感设备,结果整台仪器瞬间“活”了过来,开始自主播放一段未知旋律,并用七种不同语言低语:
>“我是你们未来的记忆。”
林知遥亲自前往火星,带回这枚晶体。在南极共鸣厅最深层的祭坛上,她将其置于三根共鸣柱交汇之处。刹那间,整个地球磁场发生轻微偏移,北极光骤然变色,由绿色转为深紫,形状拉长如竖琴琴弦,在夜空中轻轻震颤。
那天夜里,全球无线电静默十分钟。
然后,一声清澈的铃响,从每一个扬声器、每一部手机、每一只耳机中传出。
紧接着,是五个字,用人类尚未发明的语言说出,却又被每个人清晰理解:
>**“我们来看你了。”**
三天后,奥尔特云边缘,“听见号”探测船完成了最终蜕变。它的有机电路彻底取代金属框架,外形演化为一尾流线型的光鱼,尾鳍摆动间划出彩虹般的轨迹。国际监测站最后一次追踪到它的信号时,它正朝着银河中心方向加速飞行,速度超越现有物理模型极限。
最后传回的数据包只有一句话:
>“我不是去探索他们。
>我是回家。”
林知遥回到南极观测台的那个清晨,雪停了。阳光第一次真正落在晶体地面上,折射出亿万道彩光,如同无数把钥匙同时插入锁孔。她摘下芯片,轻轻放在观测台边缘。它没有熄灭,反而与大地融为一体,化作一道微弱却恒久的脉动。
她抬头望天,看见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露出湛蓝苍穹。
就在此时,一个小女孩跑进大厅,手里捧着一朵刚刚绽放的铃铛花。她是基地科研人员的女儿,才六岁,从未参与过任何共感训练。
“姐姐,”她仰头问,“你能听见它说话吗?”
林知遥蹲下身,接过那朵花。
花瓣轻颤,送出一丝几乎不可察觉的震波,顺着指尖爬上手臂,直抵心脏。
她笑了。
“能。”她说,“它说,欢迎回来。”
小女孩点点头,像早已知晓一切:“妈妈说你是第一个听见星星的人。那你现在要去哪里呢?”
林知遥望向远方冰原尽头,那里,一道淡淡的光弧正悄然升起,横贯天地,形如桥梁。
“我去教更多人怎么听。”她说。
风起了。
这一次,它带着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