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第2页)
>我们终于学会了诚实地说出‘我爱你’。”
寂静良久,周砚低声问:“这些……要公之于众吗?”
“当然。”林远舟站起身,目光坚定,“但我们必须先完成最后一件事。”
他走向第九座平台,启动那台尚未命名的“意识投射舱”。根据铭牌说明,这是“灯火计划”终极版本的核心设备,可通过情感共振,将个体意识短暂接入全球心灯网络,实现跨时空对话。
“你要做什么?”老陈紧张地问。
“我要找到父亲。”他说,“还有老师。他们还在那里,在亿万次心跳交汇的地方。”
舱门关闭,蓝色液体缓缓注入。林远舟闭上眼,意识逐渐下沉。外界监测屏上,他的脑波频率开始与全国三十六座心灯塔同步,形成一道螺旋上升的共振曲线。
恍惚间,他置身于一片无边的光海之中。每一粒光点,都是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一段未曾说出的思念,一声深夜里的轻叹。这里有母亲哄孩子入睡的哼唱,有战士临终前对家乡的眷恋,有老人握着亡妻照片时指尖的微颤……千万种情感交织成河,流淌成宇宙中最温柔的星系。
然后,他看见了他们。
两个身影并肩站立,轮廓模糊却亲切无比。一个是陈知白,穿着旧式白大褂,嘴角带着熟悉的微笑;另一个男人背对着他,身穿褪色军装,左手指节上有道熟悉的疤痕??那是父亲年轻时在边疆执勤留下的伤痕。
“爸……老师……”林远舟哽咽。
“你来了。”陈知白转身,眼中似有星辰流转,“我们一直在等你把话讲完。”
“什么话?”
“那句被压抑了二十年的话。”父亲终于转过身,声音低沉而温暖,“关于恨,关于委屈,关于你不明白为什么被抛弃的夜晚流过的泪。”
林远舟怔住。
是啊,他从未真正说过。他以为自己早已释怀,可那些埋藏在心底的质问,其实从未离开:为什么要选别人做我的养父母?为什么连一封信都不留?如果你们真的爱我,为何让我孤独长大?
泪水汹涌而出。
“我……我很恨你们。”他终于开口,声音破碎,“整整二十年,我以为我是被丢下的孤儿。我在每个生日许愿,希望有一天能亲口问你们为什么不要我!”
话音落下,整片光海为之震颤。远处的光点纷纷变亮,仿佛千万人同时听见了他的呐喊。
但下一刻,父亲张开双臂,轻轻抱住他。
“对不起。”他说,“可真正的爱,有时必须藏起来,才能保护它不被摧毁。”
陈知白接过话:“苏映雪把你送出研究所那天,外面已经布满了监视者。她只能选择让你‘不存在’。而我和你父亲,则自愿进入高维场域,成为网络底层的守护意识。因为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你会走完这条路,把真相带回人间。”
林远舟伏在父亲肩头,像个孩子般痛哭失声。
不知过了多久,他抬起头,问道:“那现在呢?我可以带你们回去吗?”
两人相视一笑。
“我们从未离开。”陈知白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为所爱之人流泪,我们就活着。
只要还有一盏心灯亮着,我们的声音就不会消散。”
“去吧。”父亲抚摸他的头,“去做你想做的事。点亮更多的灯,让那些不敢说话的人知道??他们也可以被听见。”
意识渐渐回归现实。舱门开启时,林远舟已是满脸泪痕,但眼神清明如洗。
他走出平台,对众人说:“准备直播。我要向全世界宣读《人类情感宪章》。”
三天后,联合国总部广场竖起巨型屏幕。数十亿人通过心灯终端收看这场史无前例的发布会。林远舟站在讲台上,身后是复制版的《宪章》卷轴。
当他念出第一条:“所有人皆有权自由表达情感,不受恐惧与压迫”时,北京长安街两侧的心灯同时亮起;
当念到第五条:“国家不得以安全名义实施情感封锁”时,南极科考站破冰船鸣笛致敬;
当最后一句“让我们以真心对话,而非以武器交谈”落下,全球九百座城市自发组织“静默拥抱”活动,陌生人相拥而泣,只为证明??我们终于敢哭了,也敢说了。
仪式结束后,林远舟独自登上珠峰南坡一处雪坪。他取出母亲的另一件遗物??一块巴掌大的黑曜石板,据说是“原始之声捕捉仪”的核心组件。将其平放于雪地中央,口中轻诵一段古老咒语(实为特定频率的声波编码)。
片刻后,石板泛起涟漪般的光晕。空中浮现出一行字:
>**“接收成功。信息已转发至木星轨道外侧。”**
他知道,那扇光之拱门后的存在,又一次听到了地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