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第1页)
宋兰花心里一咯噔,看向他们的油饼,虽然已经凉了,还能发出诱人的香味,叹息一声。
因为要走,她把家里仅剩的白面全嚯嚯了。
当时顾来喜一脸心疼,想劝没劝住,做出油饼后一口舍不得吃,还让宋兰花做几个窝窝头,孩子们吃油饼,她吃窝窝头就好。
宋兰花没做窝窝头,赶火车本来就急促,要是吃不好容易生病。
“奶奶,我也饿。”隔壁又是一个孩子的声音。
“乖,快到饭点儿了,我带你们去吃饭。”火车上有餐厅,可以去吃,也可以等列车员来了买盒饭。
两个孩子不愿意,非要现在吃,他们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宋兰花一听,知道小孩真饿了,听大人的话,也通情达理,不胡搅蛮缠,默默算了算他们的油饼,虽然不舍得,还是掰了一块,在大牛和二壮不舍的目光中站起来,寻声找到孩子,对一位六十来岁的妇女说:“婶子,这是我做的,先给孩子垫垫肚子吧,我做得不多,我们家人挺多,不能给你太多。”
妇女有些受宠若惊,一看是细粮,更不愿意要。
这个年代粗粮都吃不饱,更何况是细粮,这肯定是给孩子准备的,更不好意思,连忙摆手:“不用,你们吃,你们孩子的多,我带他们去饭厅吃饭。”
宋兰花见两个孩子可怜巴巴的,把油饼塞大一点的孩子手里:“吃吧,先垫垫肚子,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大一点的孩子看一眼奶奶,得到应允才接过来,掰了一块给弟弟,两人直接咬了一口,笑眯眯说好吃,还对宋兰花说谢谢。
宋兰花看得出,这两个孩子家教很好,笑着说:“不客气,你们喜欢就好。”
奶奶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来的时候带了些吃的,上火车时人多,又要照顾两个孩子,挤掉被人踩了,我怕孩子丢了,不敢捡,带着孩子就上车了。”
她很随和,看起来很慈爱,宋兰花多问了一句:“你们这是……”
“去找我老头子,儿子没了。”说起儿子,老妇人一脸哀伤,又怕提起儿子两个孙子伤心,遂转移话题,“对了,我姓苏,小同志姓什么?”
“我姓宋,跟丈夫随军的。”宋兰花亮出军人家属的身份,一方面想提醒不安好心的人,另一方面想和妇人拉近关系。
她刚才看见了,大一点的孩子手里有个军功章,这可不是一般家庭该有的东西。
他们能坐同一辆火车,或许是去同一个地方,路上有个照应,到了地方也有个熟人。
听到随军,老妇人眼睛一亮:“你们去哪里?”
“先去沪市,然后转船。”宋兰花没直接说明目的地。
老妇人更为热切:“去岛上随军吧,我们也是去岛上的,正好可以做个伴。”摸了摸孩子的头,又说,“我姓苏,你可以喊我苏姨,这是我两个孙子,大的叫浩轩,小的叫皓宇。”
皓轩和皓宇有礼貌,又吃了宋兰花的油饼,都乖乖喊人。
宋兰花回去,又拿了两个鸡蛋,在妇人的拒绝下塞给他们,两家算是熟悉起来。
顾南城还不忘揶揄宋兰花,压低声音道:“还没到地方呢,你就开始走人情关系了。”
宋兰花瞪他一眼:“我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他们一大家子。
顾南城噎住,不情愿夸赞道:“你是个贤内助。”
宋兰花懒得和他计较,问他夜里怎么睡,这里有三张卧铺,看着挺多,可架不住他们孩子多,灵灵和秀秀都是半大孩子,两人睡一张床都嫌挤得慌。
顾来喜带着大牛,宋兰花带着顾小三和二壮,也怕俩孩子从床上滚下来。
顾南城看了看,见车厢里还有空的位置,说:“我去看看,能不能补一张卧铺。”
他也怕孩子有个万一,苏奶奶见状,说他们有两张卧铺,可以给他们一张。
宋兰花没要:“苏姨,您年纪不小了,晚上睡不好,怎么能照顾皓轩和皓宇,让南城去补一张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