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情意(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苏宥棠整理好衣衫来到慧明轩。老夫人正捻着佛珠修剪一盆兰花,见她进来,笑着招手:“宥棠来了,坐。”

“母亲。"苏宥棠行礼后坐下,神色如常,她知定是那日她与裴彦知闹不愉快的事传到了裴母耳朵里。

老夫人放下剪刀,仔细打量她:“听说前几日,你和彦知因为林氏闹了些不愉快?”

苏宥棠平静道:“劳母亲费心,不过是些小事罢了。”

“那林氏的事,我听说了,她其实是同彦知一起长大的,只是后来他父亲贪污赈灾粮被判斩立决,由此她才进了教坊司。这事情也怪我在彦知归来当日没拦着。”

苏宥棠垂下眼帘:“儿媳未能处理好家事,让母亲操心了。此事和母亲无关,若是当日儿媳未提出,日后夫君也会将林氏纳入房中的。军中突然出现一女子已被很多人知晓,在他们归来之前,已有人修书一封传至儿媳手里。只是夫君忽略了一点,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你进门前我确实不喜你,外头风言风语传的你是如何骄纵任性,若不是苏相提出让彦知娶你,我都想不到你竟会能成为我的儿媳,这门亲事,本就是裴家高攀了。”

裴母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本以为你这样的千金小姐进门后定不会打理府中事务,我连庄子上的王嬷嬷都调了回来,谁知你在大婚第三日便把府中大小事务接了过去,比我当家时还利索。”

再抬头时眼底浮现几分赞许:“倒是我看走了眼,彦知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林氏之事,确是我那糊涂儿子的错,我己差人去叫他过来,今日定会给你赔不是。”

“不必了母亲,将军爱重林氏,是少时便有的情谊,只是儿媳当日让父亲逼着他求娶时并不知他心有所属,如今已是后悔莫及,如今夫君宠爱谁儿媳已经不在意了。”

看着儿媳倔强的神情,裴老夫人忽然明白了什么,“宥棠,你对彦知,是不是已经……”

“是。”苏宥棠坦然承认,“儿媳对将军,已无半分情意。”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响声,崔嬷嬷慌忙进来禀报:“老夫人,将军他刚才在门外,现在已经走了。”

她向老夫人行礼后转身离去,背影挺得笔直,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孤寂。

裴彦知想起近日苏宥棠看他时那平静如水的眼神,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他端坐在书房看着桌前的小泥人,那是十五岁的苏宥棠亲手捏的,威逼着他放在自己的书房。

可他…可他未曾喜欢过苏宥棠啊,如何会有这种感觉?而且那女子怎会变得这么快?明明是她逼着丞相求娶,如今怎会……

林氏听闻此事后,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也有她苏宥棠吃瘪的时候。吩咐春云:“沏壶茶,我们去老爷书房。”

林乐茹刚一推开书房门就看见楞坐着的裴彦知:“彦知哥哥,乐儿亲自泡的雨前龙井,你尝尝。”

裴彦知一扫眉间的阴霾,“还是你最贴心。”

“老夫人可是为了那日的事情说你?乐儿可以去和老夫人夫人解释。误会都是因妾而起……”

“无妨,你身子好了吗?若无其他事,你便回去吧,我还有公务要处理,晚点再去你那里。”裴彦知对她本颇多耐心,只是今日,他想尽快结束,一个人静静。

林乐茹把喉间的话咽了下去,“好,那我等你。”

秋檀神色匆忙走进栖棠院,“小姐,奴婢在查账目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人也在查。”

苏宥棠霎时一惊,“还有人?”

“奴婢查出府中多出的银钱是姑爷立了军功,陛下和太子殿下赏赐之物,若是新奇玩意儿便留下,寻常之物便派管家去当铺当了。”

“当铺?这是为何?”苏宥棠诧异道,明明上一世是因为贪污军饷,而且太子殿下本应是在明年的春猎被裴彦知相救,才有接触的,怎的提前了?

“正是,奴婢派人去当铺翻过账本,和府中多出来的银子对的上。奴婢知道小姐在惊讶什么,这些银钱来路干净,账面上干干净净,确实未曾有半点不妥之处。”

“线报上还说,姑爷第一次出征时,还是小小的校尉,凯旋归来途中,曾遇上一批因打仗无家可归的流民,饿的啃树皮充饥,姑爷将身上的银钱全部拿了出来换成米粮,就地支起棚子熬粥。临走时,一行人跪在地上直磕头,姑爷和将士们都红了眼眶……”

她顿了顿见主子似有不解,“后来姑爷屡立战功,渐渐升了将军,每次归来途中,他都会刻意绕道,专挑那些贫困的县城停留,把剩余的军饷尽数救济给穷苦百姓,奴婢想来,姑爷将赏赐之物典当,也是因为如此。”

“朝中那些嚼舌根的,起初都说姑爷不过是倚仗相爷的势,后来升的如此之快是陛下见一个武将能如此体恤百姓,有救世济民之心实属难得。阁中探来的消息中,姑爷确实和上一世不一样了。”

秋檀话音落下,屋内一时静默。窗外骤雨初歇,檐角的雨滴敲打在青石阶上,声声砸进人的心里。苏宥棠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

“太子呢?太子这一世可有变化?”

“回小姐,并未。太子殿下这一世的行事作风,与从前并无二致。阁中送来的密报上说,东宫上月又暗中收受了江南盐商的孝敬,有十二名扬州瘦马被秘密送进了东宫别院,还私藏了八箱金银珠宝。”

“太子招揽姑爷,不过是因姑爷如今圣眷正隆,相爷门生故旧遍布六部,却始终未明确站队。那十二名扬州瘦马里有两人已被隐雀阁替下,传来的消息中说:‘太子秋猎,众皇子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