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0130(第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nbsp;nbsp;nbsp;nbsp;转眼间到了腊祭之时,清泉百姓家家户户开始准备祭祀,宗室官宦或者富家子弟此时会出行打猎,用猎物来祭祀祖先,平民百姓家中富裕的买些肉回来腊祭,就连家境贫寒也会咬牙买上一些,毕竟肉是用来祭祀祖先的,一年到头的,总得让祖先看看自己过得还算可以。

nbsp;nbsp;nbsp;nbsp;因是腊祭,家中只有母亲操劳,阿满便向县衙请了一天假回来,他自从被县衙招募后每月都有俸禄,因这些钱,家中也比往日好过些了。

nbsp;nbsp;nbsp;nbsp;他提着两斤肉回来,闻到家中飘出的香味,喊了一声阿母,有妇人从厨房出来。

nbsp;nbsp;nbsp;nbsp;“阿满,你今日怎么回来了?”

nbsp;nbsp;nbsp;nbsp;阿满将手中的肉递给母亲,“今日要腊祭,我向县中请了假。”

nbsp;nbsp;nbsp;nbsp;“正好,快过来尝尝我做的腊祭饭。”妇人将肉拿到厨房,转眼间便端了一碗浓稠的饭食出来。

nbsp;nbsp;nbsp;nbsp;今年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种做法,用大米、各色果子和肉臊子一起熬煮,熬出来的米饭味道醇香,既有米的清香也有肉的酱香四溢。

nbsp;nbsp;nbsp;nbsp;“阿母你也做了啊?县衙膳堂也做的这个,大牛哥还朝我炫耀,我急着回来才没去吃。”阿满将饭端了过来,吃了一口,果然好吃。

nbsp;nbsp;nbsp;nbsp;“是吗?我听说好像确实是从县衙传出来的,大家伙说县令大人都爱吃,那肯定不差。”妇人说道,又看了一眼呼噜噜埋头吃饭的儿子,“阿满,等年关过了我让人帮你相看相看。”

nbsp;nbsp;nbsp;nbsp;阿满闻言有些脸红,抬头道:“阿母,我还小呢,不急。”刚说完脑袋上便挨了一巴掌。

nbsp;nbsp;nbsp;nbsp;“还说小呢,跟你说,今年大家伙又是卖砖又是做工的,手里都有些钱,尤其是那些会手艺的,隔壁家阿福就是因为有个盘炕的手艺,挣得可真不少,我听说他家明年准备给阿福相看好女子,都要重新盖砖瓦房了。”妇人一脸恨铁不成钢。

nbsp;nbsp;nbsp;nbsp;“还有啊,我听说县衙又弄出什么风箱和铁锅,风箱用来烧火做饭,铁锅用来炒菜,咱们乡一些富裕的人家已经用上了,我前几日去瞅了一眼,真是开了眼,那个风箱一推一拉,火就燃得极旺。铁锅也是,据说炒的菜比炖煮的要好吃,这不,县中又多了好些木匠和铁匠,家中有女娘的已经盯着了,都想结个好姻缘,你再……”妇人絮絮叨叨半天。

nbsp;nbsp;nbsp;nbsp;“阿母,这事急不得,不过你说的风箱和铁锅我也见着了,等年前发了俸禄我给家中也添置一批,保准家中今年也能用上。”

nbsp;nbsp;nbsp;nbsp;阿满在心中盘算着俸禄,林大人体恤下属,据说过年还有额外一份奖赏,风箱倒还好,铁锅确实要花些银钱。

nbsp;nbsp;nbsp;nbsp;妇人惊喜道:“我儿可真有本事,要我说啊,我儿可是在县衙做事,总比他们盘炕做风箱的……”

nbsp;nbsp;nbsp;nbsp;阿满打断道:“阿母你又来了。”他两下吃完饭,将碗筷收到厨房,手下极快地将肉切好炖煮,要准备祭祀了。

nbsp;nbsp;nbsp;nbsp;林书阁这边忙碌了整整一天,百姓家中只需要祭祀祖先,县衙可是要祭祀各方神灵的,一应事宜都得由他过目,等忙完天都快黑了。

nbsp;nbsp;nbsp;nbsp;他拖着饥肠辘辘的身体往内宅走,抬头见谢谌骑马而来,见到他后,从马上下来,手里还拎着东西往这边来了。

nbsp;nbsp;nbsp;nbsp;“哥哥,饿不饿,今日军中出去打猎,得了好些猎物,我让伙夫按照你说的法子做了菜,赶紧尝尝。”谢谌看着他一脸疲倦,抬头摸了摸他白皙的面颊,有些心疼道。

nbsp;nbsp;nbsp;nbsp;“正好,我快饿死了,对了,县衙膳堂有腊八粥,你也尝一碗。”林书阁和他并肩往房间走去。

nbsp;nbsp;nbsp;nbsp;“腊八粥?今日县中飘了整整一天的饭香,便是这腊八粥吧?”谢谌将一溜烟跑过来扒拉林书阁小腿的小白抱了起来。

nbsp;nbsp;nbsp;nbsp;“是啊,我前些日子将方子给了县中一些酒楼,让他们今日做出来吸引食客,有人问做法他们也倾囊相授,做法简单又美味,加上有节日效应,自然而然便推出去了。”林书阁见小白在用爪子挠谢谌手上的食盒,将它抱了过来,抱到怀里才觉得可真重啊,抱着沉甸甸的。

nbsp;nbsp;nbsp;nbsp;谢谌倒是注意到他说了几个没听过的词,眸间微动,又不动声色地与他谈起风箱之事来。

nbsp;nbsp;nbsp;nbsp;第126章大雪南垣乡雪势太大,已经压塌数座房……

nbsp;nbsp;nbsp;nbsp;又下了一场雪,外面刮着风,陆樾川进来的那一刻,风卷着雪花拍了进来,他使劲搓了搓手,又将肩上的雪花抖了干净,连忙跑到火炉前烤起火来。

nbsp;nbsp;nbsp;nbsp;这火炉是林书阁让桑行帮忙制作的,形似后世的火炉,只是更小一些。

nbsp;nbsp;nbsp;nbsp;“天越发冷了,不知这场雪要下到什么时候。”陆樾川一边换手烤着火,一边担忧道。

nbsp;nbsp;nbsp;nbsp;“我已经派杨炎带着差役同那些基层小吏联络,各乡里正也传了消息,让他们平日里注意些,若是有百姓家中被雪压倒了房屋,趁早帮忙修整一下。”林书阁回道。

nbsp;nbsp;nbsp;nbsp;“帮忙?差役人手不够吧?”陆樾川烤了会火,顿时觉得全身都暖和了,他将披风脱了下来,开始处理年关前的要务。

nbsp;nbsp;nbsp;nbsp;“确实不够,我同仲宣说了,若人手不够,便让他派些士卒过去帮忙。”林书阁看着县中官吏的考核表,抬头回了一句。

nbsp;nbsp;nbsp;nbsp;陆樾川奇怪地看了林书阁一眼,“我还从未听说过打仗的士卒与百姓之间的相处之道是这样的。”

nbsp;nbsp;nbsp;nbsp;林书阁笑道:“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是将士们的应尽职责,而驻守边疆不就是为了保证百姓安全吗?帮百姓修缮房屋不也是为了百姓安全,事无大小,做便是了。”

nbsp;nbsp;nbsp;nbsp;陆樾川却听懂了他的未尽之意,“大人,这便是你从前说的群众路线?”

nbsp;nbsp;nbsp;nbsp;“对啊,当日能过来帮我们守城的百姓就能说明这个道理,若是以后真有什么战事,百姓自然与我们同仇敌忾,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我只帮百姓度过这个冬天而已。”林书阁淡淡地道。

nbsp;nbsp;nbsp;nbsp;陆樾川眼神中带了些敬意,“所以大人修建的济善堂也是如此?”

nbsp;nbsp;nbsp;nbsp;修建防御工事之时,林书阁特意让工人在县中修建了几间济善堂,形同后世的孤儿院和养老院,修建时还向商户放出了消息,若是捐钱捐物,不止济善堂前的碑铭青史可鉴,魏使君还会给他们一个恩典。

nbsp;nbsp;nbsp;nbsp;此言一出,县中商户自然乐意,纷纷表示不就是花些钱吗?林大人给他们的砖窑房子和水泥方子早就能挣回来了。

nbsp;nbsp;nbsp;nbsp;“我听说魏使君看了你的信之后,还将这事上书给了朝廷,那些大人物一见如此,可不想让你专美于前,在燕都也建了好些济善堂,一时之间,整个大燕的官员都效仿起来了。”陆樾川想到家中来的信,老爷子在信中对着林书阁各种称赞,他也总算沾了光,得了一句还不错的夸奖。

nbsp;nbsp;nbsp;nbsp;“是吗?这是好事啊,魏使君还未来信告诉我,不过他可是答应我要给那几名商户奖励的,再不来信我便要催他了。”林书阁笑意清浅,虽说这里面的门道很多,可能会有人利用此事揽财,但做得多了,总归会有利于百姓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