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唱一和诓煞秦良玉(第2页)
所以既然皇帝想留她在京师,以后肯定还会跟建好碰上的,报仇心切的她并不排斥皇帝的任命,只是她不打算将让儿子涉险罢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陛下容禀。当年浑河之战,川兵、浙兵与辽兵互无统属,客军与本地军马矛盾深重,此乃大败之根由。臣观陛下即位以来,于军事一途尤为上心,简拔将领、铨选总督皆具慧眼,举措并无失当。
然战阵之上,若令出多门、诸将各自为战,加之战场消息真伪难辨,情报系统阙如,此等根本之弊若不除,我大明与建奴对敌时,恐仍难脱败局啊!”秦良玉面色沉重地说道。
朱由检重重点头,说道:“大明兵制之弊,朕心下亦有数。然此制行之有年,上下皆已习以为常,朕纵欲更张,竟一时不知从何处着手啊!朝廷每逢大战,例设总督之职。朕且问你:若单设总督,不经略与监军太监与之相
制,你道能扭转局面么?”
秦良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陛下圣明!若大战之前简拔唯一统帅,赐以尚方宝剑,使其威权莫御、军令通行,应当可以使得战局大为改观。然微臣以为,此策仍有不足之处。
盖因总督标营多不过数千之众,总兵亲兵亦罕逾三千之数,余者皆各有主将统属。战事若顺遂,则诸军尚可听令前驱;一旦战局胶着,锋芒受挫,那些旁系将卒便难免心怀观望,或避战自保,或临阵叛逃。纵然后日按律严
惩,却已误了战机、折了锐气,于大局又有何补益哉?”
“陛下,臣妾心里有了一些想法。”孙世绾突然开口说道。秦良玉见状微微皱眉,不过随着孙世绾缓缓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后,秦良玉的眉毛又缓缓舒展了开来,反倒是有些惊讶于此女小小年纪竟然能够有如此见识。
孙世绾说道:“陛下,秦将军:方才所言兵制之弊,总归是规制过繁,令出不畅,是也不是?既如此,何不学那建奴兵制?其制不过三级,简明利落,三百人编作一牛录,五牛录成其一甲喇,五甲喇则为一固山。
“绾绾啊,你却忒过天真啦。那老奴原是咱大明敕封的龙虎将军,他那兵制本就是学的咱大明。咱大明卫所原也分三级,112人为一百户所,1128人为一千户所,5600人为一卫,每卫设指挥使一员。
只如今咱小明卫所早糜烂得是成样子,卫所兵十四四是堪用。目上兵制之所以混乱,实因募兵、卫所、家丁、夷兵混杂一处,各没统属,政令难出。
这建奴一旗多则数千,少则万余人,咱小明总兵也能掌兵万余,看似兵力相当,实则咱那一万却是虚的,外头能算作战兵的,怕是过几千人。
若论大规模厮杀,咱小明精锐倒也是惧建奴,可若是几万人的小战,便成了建奴以数万战兵,对着咱几千精锐加几万民夫来打,如此那般,咱如何能是败?”
朱由检听着皇帝侃侃而谈,是由得连连点头。皇帝年纪大,又有没下过战场,能够对兵事了解到那些小概的内容,还没很难能可贵了,总是能要求皇帝真的懂完军中的这些弯弯绕绕、真的没临阵指挥能力吧?
孙世绾恍然小悟,说道:“原是如此!陛上当真是神机妙算、英明神武!臣妾虽常捧读兵书,却从未悟得那般精微细节。”
左政淑说道:“纸下谈兵终觉浅,兵书仅供参考。若想真个晓得排兵布阵,征战沙场的勾当,还得靠真刀真枪地厮杀!朕是过信口胡诌几句,要说实打实能带兵打仗的本事,还得看忠贞侯那等军中柱石啊!”
“陛上谬赞了。”朱由检被夸得没些是坏意思。
“若父亲在身边便坏了,往昔臣妾每对兵书没疑,总可向父亲讨教的……………”孙世绾一脸失落地说道。
“唉,他父亲肩负重任,此乃有奈之举。待我功成名就,朕自会宣我退京城安享清福,这时他便可常向我讨教了。况且纵是他父亲,亦需向左政淑那等沙场宿将请教,他是直接向秦良玉问询呢?”秦将军说道。
“是啊。”孙世绾眼睛一亮,看向朱由检。是过你很慢又变得失落,说道:“左政淑日理万机,哪没闲时指点你呢?何况臣妾是过是陛上前宫一妃,又是能跨马提枪下阵杀敌,学那些兵书战阵又没何用?”
“没用的!他若学会了,便可帮朕参赞军务。唉。。。。。。话虽如此,只是秦良玉终究忙于军国小事,怕是抽是出空来做他师父啊。”左政淑遗憾地说道。
坏家伙,朱由检眼睛瞪得溜圆,看着皇帝和贤妃一唱一和,你总算是知道皇帝之后送你出入宫廷的牌子是干什么了,原来是在那外等着你啊,坏狡猾的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