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1页)
-
天边星辰初显之际,京城西郊的别院中,一位鬓边微白满面细褶的大夫提着药箱,微带忐忑地候在外间,等待贵人谴人唤他进去。
顾大夫今日是被请来给这院内的夫人看诊的。他老老实实行医救人大半辈子,还没来过这样的人家,虽进院时天色已然昏暗,但一路行来,雕梁画栋,丹楹刻桷,显是高门大户中都不得常见的派头。
方才里面出来一个嬷嬷,把带他到此的徐大人领了进去,顾大夫在他们的交谈中才知道,这里头坐着的竟是镇国公夫人庄瑾,额上不免又出了层细汗。
顾大夫平素闲下来不过做些沿江垂钓、侍弄花草之类的闲事,很少与其他大夫往来,和那些名声在外的医馆和药材商的交往更是几近于无。但他也听闻过这位夫人前些年遍寻名医的事。
镇国公夫人十年前忽然得了怪病,不是难眠便是嗜睡,成日昏昏沉沉,少有头脑清明的时候。宫里的太医看了,京城里的名医圣手也都一一诊治过,皇上赏了不知多少名贵药材,都没见好。后面又过了三四年,才听说好转了几分。
当年京中有些名声的大夫都借此互相比较,去给镇国公夫人号脉之前,均是摩拳擦掌,做出了势要一振师门的排场来,可都是铩羽而归。后来甚至有人暗地里多嘴:“镇国公府的小公子不是被送去南边调养了?依我看,国公夫人的身子不行,兴许也要在南方将养些日子才能好。”
顾大夫住的街巷不是富贵之地,街坊邻居都是平头百姓,大家日子不好过的时候都爱凑在一起闲话,他从他们那儿听来了镇国公夫人做的不少好事,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的善事都没少做。
因此,顾大夫现今不担心自己号脉看不出什么,传出去名声受损,而是忧心他医术不精,不能为夫人缓解一二。
珠帘轻响,丫鬟来请顾大夫进去。
顾大夫握紧手中革带,随她步入。
紫檀雕花座椅中端坐着一位妇人,雍雅高贵,眉眼温柔,并不见憔悴。
而带他到此的徐大人正在右手方的圈椅中闲坐着品茶。
夫人身边的汪姑姑开口道:“劳烦顾大夫。”
顾大夫行了一礼:“能为夫人分忧,是老夫之幸。”言罢便上前,凝神屏息号起脉来。
过了几息,顾大夫捋须笑道:“依老夫看来,夫人六脉调和。不知夫人近来是否有用丸药,可否能给我看看用的哪些药材,调整一二,于夫人身体更是有益。”
汪姑姑招手叫来一名侍女,吩咐道:“你带顾大夫去取,好生照看着顾大夫,别怠慢了。”
侍女欠了欠身,带着顾大夫出门。室内又恢复寂静。
夫人和小主子都静坐着,谁也不开口。
汪姑姑目光先后扫过这对母子,默默叹了口气。
自十一年前小主子被送走,夫人就生了病。从前身子强健,能搭弓射箭的一个人,结结实实病了三四年,直到小主子在那方彻底安稳下来,夫人暗中去见了一次,才算放下心结。
小主子打小就聪慧,从五岁之后就不再粘着夫人。那时夫人还满面愁绪地同她感叹过,只盼着他没那么快长大,能多粘着她些。再往后,倒是要小主子哄着夫人,让夫人在他念书的时候找点其他事做。
母子分别多年,小主子再回京城已是十六岁。他才识过人,俊朗清逸,正是夫人想象中的模样。
起初夫人担忧他心中有怨,不愿意亲近父母,可小主子逢年过节时也会应了她的请求见上一面,书信往来之中还会不时提醒她保重身体。三年下来,因着小主子回京,夫人的身子好了许多,唯一不好的就是小主子他总给人一种疏冷之感,夫人想多关心他些,也畏手畏脚怕惹他不喜。
方才叫顾大夫进门之前,母子俩淡淡交谈了几句就无话可说。
庄瑾倚在座椅上,满脸欢喜地看着儿子,怎么也看不够。
交好的世家夫人总跟她说她们的儿子多孝顺多能干,可哪个能比得过她的简儿。论学识论相貌,她的儿子都超出他们许多。听青木传来的话,他看上的小姑娘也生得明艳貌美,给她挑的儿媳都是最好的!
就是在她跟前话少一些,可隔一阵子就来她面前,让她好好看看,便是最大的孝顺了,她还求什么别的?
病了这么些年,庄瑾很看得开,为着扶贫济弱撒了大把的银子,对自己的亲儿子就更是大方,此前给徐府送去的首饰成色都属上佳,样式很适合小姑娘。庄瑾送出去了才想起,按那姑娘如今的身份,戴那些东西好像是有些不合适,不免有些遗憾。
若是儿子早些回府,把小姑娘带到她跟前来,她还不得把人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想穿什么穿什么,再不受旁人束缚。
思绪一转,庄瑾想到他今日找顾大夫上门的用意,神情瞬时严肃几分:“你想做的事,我不拦你。但须得小心行事,顾念着身子。”
太后偏信妖邪之道,当年把徐弘简送出京城之后不久,镇国公府派去的人就发现寺中混入了线人,在他的饭食中下药。过后太后仍没停手,每隔几个月就要派些人去南边查探情况。
在徐弘简返京后,他们是找了个年纪相仿的少年易了容待在寺中。但眼下距离当初那妖僧说的日子不远了,保不齐太后在什么时候就会再下狠手。